(記者 林碧涓)2025(第二十四屆)中國互聯網大會于7月23日至25日在北京召開,深度聚焦5G-A/6G等引領未來的前沿技術浪潮。隨著5G、5G-A的大規模落地應用,6G愈發成為產業發展關注的重點領域。2025年作為6G“標準化元年”,其標準化研究正式啟動,預計2029年完成標準制定,2030年前后實現試商用。在政策及市場推動下,我國6G研發與布局正穩步推進。
(圖片來源:攝圖網)
政策+市場推動6G進展穩健
坐在家里就能和遠方的朋友全息通話,真人立體影像清晰可見;眼鏡功能更多樣,能直接投影視頻,取代手機成為個人平臺……以上這些場景,在未來的6G時代或將變為現實。
6G的“快”體現在極致性能,在傳輸速率有望實現100Gbps(吉比特每秒),時延小于1毫秒這對工廠內的機器協同、遠程設備操控等對實時性要求極高的應用至關重要;連接數將支持更廣泛的設備接入,尤其是支持更復雜的物聯網設備、智能終端和人體傳感器,幫助真正實現“萬物智聯”。
6G技術價值不僅體現在“快”,還在于“廣”。6G將構建“空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通過通信衛星與地面基站協同,實現全球全域、全天候寬帶覆蓋,讓每一個角落都能接入高速互聯。
我國高度重視6G技術研發。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明確提出發展6G等未來產業,6G正式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文件中,明確提出前瞻布局6G網絡技術儲備,加大研發支持力度。地方層面,北京亦莊推出首個地方6G產業資金支持政策。
在政府的引導下,企業密切關注6G技術發展。例如運營商中國電信牽頭國家項目“6G網絡架構及關鍵技術”,提出“三層四面”的數據驅動分布自治的新型網絡架構。除運營商外,通宇通訊、信維通信、中興通訊等多家公司已經進行了6G相關技術的預研和儲備。
如今,我國6G技術已從發散的多項技術逐步聚焦,研發水平總體處于全球第一梯隊。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中國6G專利申請數量一直保持在全球前列。
6G與AI技術雙向賦能,催生技術新范式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通信與AI的深度融合正成為技術演進的核心方向。對于6G而言,亦是如此。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張平指出,通信與智能的深度融合,將創建更加智能、更具適應性的網絡生態系統。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認為,人工智能與 6G 不謀而合,AI賦能6G成為智能化網絡,為其創新打開思路。
一方面,6G網絡既要服務于人工智能,又要支持傳統通信業務和新型業務,還將新增“AI作為一種服務”這一特色。另一方面,AI不僅服務于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絡,催生AI終端,還在網絡運行管理的網購、運維、企業管理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同時賦能6G服務垂直行業,拓展車聯網、衛星互聯網等領域。以交通領域為例,6G技術能夠促進車輛、基礎設施和行人之間的無縫連接,從而實現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治理等創新應用落地。
可以說,面向6G時代,AI和網絡將深度融合,AI賦能網絡將由外掛式AI轉變為內生AI,面向連接的網絡架構演進為連接-計算-智能的融合網絡架構。如今,針對“AI for Net”,運營商已有所實踐。中國電信在2023年首發網絡大模型,于2024年發布該模型的2.0版本,目前已規模應用于生產;在數字轉型世界峰會(DTW 2025)上,中國電信攜手華為聯合打造的創新項目《AI智能體推動運維和客戶體驗的創新實踐》,斬獲2025年度“數據與AI創新卓越獎”。中國聯通將AI應用于網絡運營的規建維優全生命周期,以及客戶服務的營服支撐等領域,開發了基于AI的網絡優化專家系統,實現智能定位和優化決策,提高了運營效率和網絡質量。中國移動研究院攜手中國移動江蘇公司,成功研發出基于中國移動九天·網絡大模型的AI+無線網絡自優化應用。
標準與生態雙輪并進
“6G 落地,標準先行”。2025 年 6 月,3GPP RAN 第 108 次會議定稿 6G SID,標志著 6G 標準化研究正式啟動。當前,6G 產業化面臨國際標準不統一的挑戰,需全球產業界加強溝通、凝聚共識。
在標準建設方面,我國持續發力。工業和信息化部日前印發的《2025年工業和信息化標準工作要點》明確要求加強新興產業標準建設,并提出加快構建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標準體系,推進5G-A、低空信息基礎設施、6G、量子保密通信等標準研究。中國電信正在完善6G系統化設計,實現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推動中國電信6G標簽技術納入6G標準框架,實現6G標準前哨戰的卡位;正在完善6G系統化設計,實現核心技術自主掌控,推動中國電信6G標簽技術納入6G標準框架,實現6G標準前哨戰的卡位。中國移動牽頭6G場景用例與需求和6G無線技術研究2個標準項目。中國聯通研究院發布《中國聯通6G核心網系統架構及關鍵技術展望白皮書》,進一步深化了6G網絡架構的設計思想。
除了標準建設外,培育應用生態也至關重要。6G 應用需突破單一行業限制,為全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提供支撐。工信部在今年4月表示,將加快推進6G技術研發等,前瞻布局和培育面向6G的應用產業生態。各地已開展試點,江蘇南京完成 6G 無蜂窩通信技術的低空物流試點,無人機可執行 30 公里外的全天候運輸任務。
隨著政策引導、技術突破與場景驗證的持續深入,6G 正從“技術構想”邁向“產業現實”,未來將為數字經濟注入全新動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