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要了解一個人,最好從他的胃開始。
昨天翻宋人筆記,看到一則關于東坡肉的記載,突然就想起了蘇軾。不是那個"大江東去"的豪放詞人,也不是那個"十年生死兩茫茫"的深情丈夫,而是那個在黃州自己動手做紅燒肉的中年男人。
說真的,歷史上能讓一道菜流傳千年的文人,除了他,我想不出第二個。
蘇軾生于1037年,四川眉山人。這地方現在還在,出產泡菜。不過當年的眉山可不光出泡菜,還出了"三蘇"——蘇洵、蘇軾、蘇轍,一門三進士,簡直是北宋文壇的半壁江山。
我總覺得蘇軾的童年應該挺苦的。不是物質上的苦,而是——你想想,有個極其嚴厲的父親,天天逼你讀書寫文章,還有個聰明的弟弟跟你較勁。蘇洵這人吧,年輕時候不學無術,二十七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然后就把所有的期望都壓在了兒子身上。
蘇軾八歲就能寫文章了。八歲啊!我八歲的時候還在玩泥巴呢。
1057年,二十歲的蘇軾進京趕考。主考官是歐陽修——對,就是寫《醉翁亭記》的那位。考試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歐陽修看到蘇軾的文章,覺得寫得太好了,以為是自己的學生曾鞏寫的,為了避嫌,愣是把第一名改成了第二名。
結果呢?蘇軾還是考上了。而且歐陽修看到真人后,說了一句特別狂的話:"此人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
年輕的蘇軾啊,意氣風發,覺得天下事不過爾爾。他哪里知道,等待他的是什么樣的人生……
要說蘇軾這輩子最大的毛病,就是管不住自己的嘴。不是貪吃(雖然他確實貪吃),而是愛寫詩諷刺時政。
王安石變法那會兒,蘇軾是反對派。他覺得王安石的新法太激進,老百姓受不了。于是就寫詩諷刺,什么"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意思是說,皇帝要是真想讓老百姓過好日子,應該把大海變成農田,而不是搞這些勞民傷財的新法。
這話擱現在,頂多就是個網絡段子。可在北宋,這叫"訕謗朝政"。
1079年,蘇軾四十二歲,正在湖州當知州。突然有一天,兩個官差上門,說皇帝要見他。蘇軾還挺高興,以為要升官了。結果人家直接把他押到了御史臺的監獄。
這就是著名的"烏臺詩案"。
監獄里的日子不好過。每天提審,翻來覆去問他詩里的意思。比如有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蟄龍知",本來是詠松樹的,硬說他是在諷刺皇帝。蘇軾解釋不清,只能認罪。
有一天晚上,獄卒突然給他送來了一條魚。蘇軾嚇壞了——按規矩,犯人臨刑前才能吃魚。他以為自己要被砍頭了,趕緊寫了兩首絕命詩,托獄卒帶給弟弟蘇轍。
結果第二天啥事沒有。原來是獄卒自己想吃魚,順便給他帶了一條……
在監獄里關了一百多天,最后判了個"貶謫黃州"。說實話,這已經是萬幸了。要不是王安石(對,就是被他罵的那個)上書求情,說"安有圣世而殺才士乎",蘇軾的腦袋早就搬家了。
1080年,蘇軾到了黃州(今湖北黃岡)。掛名"團練副使",實際上就是個閑職,啥事不能管還得受地方官監視。
剛到黃州的時候,蘇軾窮得叮當響。朝廷不發工資,全靠朋友接濟。他租了一間破房子,自己開荒種地。有一塊地在城東的坡上,他就自號"東坡居士"。
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東坡肉出來了。
黃州的豬肉便宜,有錢人不屑吃,窮人不會做,正好便宜了蘇軾。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
黃州的日子雖然清苦,但蘇軾過得挺開心。他交了很多朋友,有和尚、道士、農民、漁夫。大家一起喝酒、吟詩、看月亮。
1082年,蘇軾寫下了《赤壁賦》和《后赤壁賦》。那個"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夜晚,那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冬夜,都成了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時刻。
我一直覺得,黃州成就了蘇軾。在這里,他從一個恃才傲物的官員,變成了一個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學會了在苦難中尋找快樂,在貧窮中發現富足。
1084年,蘇軾離開黃州,之后的人生就是不斷地調動、貶謫、再調動。
先是去了汝州,路上差點餓死。然后到了登州,只待了五天就被調到京城。在京城待了幾年,又被貶到杭州。在杭州修了蘇堤,治理了西湖,老百姓都很愛戴他。可是好景不長,又被調到潁州、揚州、定州……
有人統計過,蘇軾一生中在路上的時間,比在任何一個地方定居的時間都長。他就像一個永遠在路上的人,走到哪兒,就在哪兒留下詩文。
最慘的是晚年。1094年,五十七歲的蘇軾被貶到惠州(今廣東惠州)。惠州在當時是蠻荒之地,去那兒基本等于流放。可蘇軾到了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研究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你說這人是不是心大?都被貶到天涯海角了,還有心情吃荔枝。不光吃,還要寫詩贊美。氣得政敵說:"蘇軾在惠州過得太舒服了!"
于是1097年,六十歲的蘇軾又被貶到海南。海南啊!在北宋,那就是世界的盡頭。當地人都不說漢話,瘴氣彌漫,能活著回來就不錯了。
蘇軾去的時候,做好了客死他鄉的準備。他甚至給自己選好了墓地。可是到了之后呢?他又開始折騰了——辦學校、教學生、嘗試釀酒、研究草藥……
有一次,他的學生姜唐佐要進京趕考,蘇軾送他,說:"我這輩子是回不去了。如果有一天你考中了,我的棺材就靠你送回去了。"
說得特別悲壯。可是轉頭他又寫信給朋友:"海南的生蠔特別肥美,我怕說出去,京城的士大夫都要跑來跟我搶……"
我就……這人的心態也太好了吧?
1100年,宋哲宗駕崩,徽宗即位,大赦天下。六十三歲的蘇軾終于可以離開海南了。
北歸的路上,老百姓聽說蘇軾要經過,都跑來看他。有送食物的,有送藥材的,還有人特意釀了酒等他。蘇軾一路走一路吃,還不忘點評各地美食。
走到廣州,吃了一種叫"糖霜"的甜品,贊不絕口。到了贛州,嘗了當地的豆腐,又寫詩夸獎。你說都這把年紀了,還這么貪吃……
1101年五月,蘇軾到了真州(今江蘇儀征)。這時候他已經病得很重了,吃什么都吐。朋友來看他,他還開玩笑說:"我平生沒做什么壞事,應該不會下地獄。就是貪吃了點,可能要被罰到'餓鬼道'……"
七月二十八日,蘇軾在常州去世。臨終前,他對兒子說:"吾生無惡,死必不墜。"
我一生沒做過惡事,死后必定不會墮落。
寫到這里,突然想起蘇軾的一句詞:"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