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
氣溫升高,濕度變化大
不少人容易出現皮膚不適
比如出油、長痘、長斑等
中醫如何治療和調理?
夏天為何痘痘高發?
在中醫看來,痘痘、斑點表現在臉上,根源卻藏在身體里。濕熱內生、氣血不暢、肝肺積熱,是導致面部肌膚問題反復出現的重要原因。
濕氣是夏天的“常客”,暑熱邪氣侵襲,脾胃功能減弱,人體水谷微精難以排出,濕氣就會堆積在體內。
濕氣纏身除了讓人渾身乏力、下肢浮腫、大便黏膩,反映在臉上就是痘痘、油膩。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人體在高溫下大量出汗,不僅流失水分,更耗傷心血,會讓人面色蒼白、心悸乏力。
另一方面,煩悶的心情會直接阻滯肝氣運行,進而引發氣血淤滯,血瘀在面部表現為黃褐斑加重、黑眼圈加深。
中醫治痘,兼顧內調外治
中醫認為,痘痘的成因復雜多樣,與肺熱、脾胃濕熱、肝氣郁結等因素密切相關。每個人的體質和癥狀表現不同,治療時需精準辨證,選擇合適的中藥方劑。
新加坡貢方堂TCM中醫皮膚科專家丘保潤表示,中醫治療痤瘡有驗方,主要通過清熱解毒、活血散結的方法,適用于肺胃積熱、循經上熏、阻滯肌腠所致的粉刺。
- 肺熱型:多見于面部潮紅、粉刺較多且有膿頭者。治療以清肺熱為主,減輕面部炎癥。
- 脾胃濕熱型:表現為皮膚油膩、粉刺多、伴有口臭、便秘等癥狀。治療需清熱利濕,調理脾胃功能,去除體內濕熱。
- 肝氣郁結型:常見于情緒抑郁、易怒者,痘痘多在兩頰出現,女性可伴有月經不調等癥狀。治療以疏肝解郁為主,調節肝氣,緩解情緒對皮膚的影響。
中醫特色外治法
對付頑固的“油痘肌”,尤其是那種又紅又腫帶膿皰、結節的類型,推薦中醫特色外治法 + 個性化中藥調理。
外調 - 疏通“淤堵”:中醫特色療法
核心思路:痘痘在中醫看來,常與局部氣血不暢、熱毒淤積有關。通過特定的中醫外治法,能幫助 疏通經絡、排出淤熱、改善局部循環。
常用方法(需專業醫師操作):
穴位調理:在專業醫師操作下,可選取特定穴位(如肺俞穴等),采用安全規范的 點刺、調理方法。肺主皮毛,調理肺經相關穴位有助于清瀉肺熱,改善面部氣血運行。
作用:促進局部“淤堵”的代謝,改善皮膚微環境,幫助紅腫痘痘消退,減少油脂淤積。效果通常比較直觀。
內養 - 調理根本:個性化中藥方
核心思路:外治解決表面“淤堵”,內調才是治本的關鍵!中醫講究辨證論治,根據你的具體體質和痘痘類型(如肺熱、脾胃濕熱、肝郁等)開方。
中藥從整體調節體質,平衡臟腑功能(尤其是脾肺),清除內生的濕熱或郁熱,不僅治標消痘,更能減少復發。
總之, 痤瘡雖屬于皮膚疾患,但中醫認為不單單是皮膚的問題,而是跟五臟六腑功能的失調息息相關,如果只是局部針對皮膚處理,往往容易反復發作。
只有外治內調,才能達到長期的穩定狀態。但是治療痤瘡的療程,與皮膚代謝周期相關,患者在調理過程中應遵醫囑,耐心配合治療。
如果您的痘痘仍難以控制,面部出油、毛孔粗大情況嚴重,可尋求皮膚科醫師的幫助,除了口服藥物、外用藥膏,目前有較多成熟的醫學手段可幫助改善油性膚質,抑制痘痘的產生。
方法有很多,適合自己的最重要,建議到醫院咨詢皮膚科醫師或到皮膚專科就診,醫生將根據您的皮膚類型及痤瘡情況進行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