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2025年7月23日,養老院內發生了一件既悲痛又溫暖的事。悲痛的是,入住老者張阿姨吃完最后一頓飯驟然去世,但走得很安祥;溫暖的是,護工小郝像對待自己的母親一樣為阿姨送行,助念她早生極樂??吹叫『碌臏I水,看到小郝跪在地上默默為老人祈禱,張阿姨的女兒感動地說:郝哥的這一片愛心,連我們做兒女的都做不到。
張阿姨走的前一天晚上,小郝還陪她看了我策劃的“特型演員劉昌偉到養老院慰問演出”,老人看得津津有味。人生無常,沒想到第二天就迎來了她的永別。
(這是我為張阿姨拍的看演出照片)
我是七月初在北京時代英杰經濟文化院院長李笑天的推薦下,到北京厚德養老院擔任副院長的。我暗下決心,到厚德養老院工作,要對得起“厚德”這兩個字。小郝說,“老人就是我前世的母親”,這句話深深印刻在我的心里。當黃昏的光線溫柔地灑在厚德養老院的庭院里,我看到了太多對老人真誠的呵護,每每心中便漾開一股暖流:選擇厚德養老院,原來正是選擇了一個將古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活化為生命暖流的地方。這名字中的“厚德”二字,并非虛懸于匾額之上,它早已在每一寸光陰中,化為對老人們細致入微的照拂。
(王阿姨患有阿爾茨海默癥,但笑得燦爛)
我雖身為副院長,也主動擔負起其中一個職責,照顧院中入住的一位患有阿爾茨海默癥的老人王阿姨,給她打飯,陪她吃藥,照顧她大小便,有時候還要給她洗衣服,安撫她的情緒,日日托舉起需要呵護的黃昏。王阿姨有時清醒,有時糊涂。清醒時她說:我都成了“老太奶”了。院中的其他老人用羨慕嫉妒的眼光看著她,說她“你這是當了多大的官啊,還要院長親自給你剝雞蛋吃”,這時候王阿姨便有些害羞。我認為,選擇到養老院工作,必須要有一種大海般愛的情懷,有一種對老人跨越血緣的深沉敬意與溫柔擔當,不然是做不好這份工作的。
養老院里看到最多的就是笑臉,老人們的微笑與哈哈大笑,都是對工作人員最好的回報。工作人員們的溫情暖意,如一股股細微卻永不枯竭的清泉,潤澤著老人精神家園的每一寸土地。對院內的入住老人,我現在可以娓娓道來講他們的故事了。王伯伯與張阿姨,有著20年相濡以沫的陪伴故事;祖阿姨送走了九旬老伴,還住在那間熟悉的房間里,她的繞口令《燉凍豆腐》總是令人忍俊不禁;吳阿姨與莫阿姨都九十歲了,老姐妹倆喜歡打撲克,還是最古老的“升級”;高阿姨一直是由一位女士陪伴,起初我以為是她的女兒,她跟我說:“她可比女兒還親”,這時我才明白原來照料她生活的是保姆阿姨。
(厚德養老院入住老人充滿青春活力)
最令人動容的,是那些超越職責、閃耀著人性光輝的特別時刻。送別張阿姨,護工小郝如兒子一樣跪在床前,以頭搶地的樣子瞬間令人淚奔。我也守候在老人床前,握著她枯瘦的手,在她耳畔輕語安慰,直至老人平靜地合上雙眼。我給老人量了最后一次血壓,看到“測量失敗”的提示,眼淚便有些止不住,模糊了雙眼。張阿姨看過我組織的三場晚會,我都給她拍了照,有了深深的感情。我還記得她握著我的手對我說:你是來看我的嗎?我說是。這時她便很高興,不再像以前那樣的吵鬧。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一種大愛情懷,是超越血緣紐帶的,正是這沒有血緣卻深于血緣的人間情義,為她的生命終點鋪上了溫暖的絨毯。
(請來演員與厚德養老院的老人們同樂)
厚德養老院,其名深含古訓之精髓。孟子所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于此地并非書齋中塵封的典籍,而是日復一日在平凡中踐行的溫暖現實。厚德之名并非虛飾,她是一份帶著體溫的承諾,選擇到這里工作,就是選擇為老人的暮年生命注入真摯而長久的守護。當夕陽又一次將晚霞染成暖紅,庭院中老人們的笑聲便與工作人員的輕語交織在一起。厚德二字,正是在這人間的晚照里,默默履行著對生命余暉最鄭重的約定:使每一縷晚風,都縈繞不絕于耳的暖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