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車帝”聯合“央視新聞”在封閉高速中,測試了36輛不同品牌、智駕車型,216次碰撞試驗下來,沒有一家車企的智駕車型完美通過。“懂車帝”系列視頻“懂車智煉場”中,還發布了《他信了輔助駕駛234次,結果再也沒回過家》的測試視頻。
其實,“懂車帝”系列測試是要告訴大家,智駕并不完美,甚至還不太成熟,在復雜交通情況下,還有硬件、軟件、策略、法規等等方面的問題,消費者不可以掉以輕心,必須在安全合規的情況下使用該功能。
與此同時“懂車帝”聯合中南大學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安全場景研究報告》,詳細分析近幾年國內外交通事故數據庫中的典型場景,強調:高速公路是輔助駕駛事故發生最多的場景,追尾是最頻發的碰撞類型,而感知系統識別失效是輔助駕駛事故的主要誘因。
“懂車帝”高度關注智駕安全,原因很簡單:亂象叢生!
完整看完2個長達1.5小時以上的視頻后,感慨萬千,細節大家自己來看,筆者簡單說幾句:
1、測試項目設置條件其實已經很容融了,在封鎖的高速公路做的測試,其實實際場景比測試場景更復雜。
2、“懂車帝”提出兩個先決條件,一是,“讓速不讓道”,其實是強調智駕車型不能只顧前車,不顧后車,或者兩邊車輛。二是,生命安全是第一要義。
3、參加測試的36款車型,沒有一個完美實現安全通過。施工環境、夜間場景、突發狀況等等,都一言難盡。
具體的結果就不重復了,各大車企無論PPT吹得多么厲害,真到實際使用環境,又是一回事。市面上的所有智駕車型都是L2輔助駕駛,智能系統處理不了的場景,人工接管還來不來得及是個問題。
我也能理解一些KOL站隊批評測試的結果,但是需要強調的是:數據可能有各種偏差,但是實際教訓的很殘酷的,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妨等等看看。你這邊一洗地,車主那邊一忽視,悲劇就產生了。
生命不能拿來開玩笑,也不能被寫在營銷的PPT中,車企如果想證明自己的智能駕駛確實安全、智能,不妨等一等法規,不妨學一學比亞迪在智能泊車場景下的兜底做法。
老百姓賺點錢不容易,買個車第一要的是安全,第二要的還是安全。央視新聞發布消息,明確指出:高速夜間遇施工+卡車:僅47%的測試車輛能安全避讓!兒童突然沖出過馬路:58%的測試車輛能有效剎停!
作為一個資深自媒體人,深知媒體和自媒體正確宣傳的重要性,在安全面前,必須堅定不移地客觀,所以在這些測試面前,各位KOL還是省省心,不妨等等權威發布。聰明車必須是安全的車,智駕的安全標尺必須卡得嚴。
“國新辦”舉辦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公安部交管局局長王強明確表示:目前市場銷售的智駕系統都不能“自動駕駛”,還暫時停留在輔助駕駛階段,因此駕駛人才是最終責任主體,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明確駕駛人“脫手脫眼”要擔責。
公安機關將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加強規范管理,不僅將對車企加強管理,還將加強法律配套,做好宣傳工作。
“駕駛人始終是行車安全的第一責任人”這是始終要強調的事情,無論智能輔助駕駛發展到什么階段,現行法律框架下,駕駛員都有全面的義務和責任。
懂車帝聯合中南大學發布《智能網聯汽車輔助駕駛安全場景研究報告》就指出:普遍認為更安全的白天反而是事故高發時段,占比達80.5%,因此即使在白天的交通環境下,駕駛員也不應放松對駕駛輔助系統的接管。
復雜場景下,智駕車型安全策略和硬件等有缺陷,用戶受安全教育程度不同,交通參與者復雜等,都是智能輔助駕駛暴露出的問題。必須要強化企業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規范營銷宣傳行為,嚴格履行告知義務。
中國汽車在立足國內市場,邁向全球市場的時候,注定有很多功課要做,此時規范智駕緊迫性很強,涉及我們能不能把新能源汽車當作“新三樣”,能不能在關鍵時候支撐夢想。
目前,相關部門還在推進相關標準的起草和審核,業內長期以來的夸大宣傳和野蠻生長的時期已經過去,請大家理性看待,積極參與推動改進和創新,確保智能駕駛行業乃至中國汽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