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SUV霸主Jeep,曾讓多少人熱血沸騰。可惜,時代拋棄你,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
近日,Jeep品牌廣汽菲克管理人發布公告——因廣汽菲克公司已無重整可能,經債權人委員會討論,管理人已經申請長沙中院裁定宣告廣汽菲克公司破產。至此,國產Jeep的故事正式劃上句號。
從開掛到敗北,Jeep經歷了什么?
遙想Jeep汽車2008年剛進入中國市場的時候,可謂一路開掛。
彼時的它帶著自由人和指南者打入中國市場,憑借硬朗的外表、高強勁的動能迅速打開局面,連續多年斬獲銷量冠軍,甚至一舉拿下“中國市場最強SUV”的稱號,2017年更是創下年銷22.2萬輛的神話。
一時間,Jeep汽車可謂風光無限。然而如今,卻只能黯然退場,不禁令人感慨萬千。那么,究竟是何原因,讓Jeep在時代的洪流中敗下陣來?
1)轉折之殤:質量危機與傲慢應對
正所謂盛極必衰。Jeep銷量達到新高度的下一年,也就是2018年,迎來了一個致命的轉折點:產品質量危機。那一年的央視“3·15晚會”曝光了廣汽菲克旗下品牌Jeep自由光燒機油問題,2.4L虎鯊發動機百公里機油消耗量高達1.5升。
然后,面對官方的指控和車主的質疑,廣汽菲克的態度卻令人失望。其不僅沒有及時道歉或者整改,反而傲慢地甩鍋,聲稱該問題并非汽車缺陷,而是車主駕駛不當造成的。這種毫無擔當的回應徹底激怒了消費者。
一時間,車主投訴如雪片般飛來,發動機故障、變速箱頓挫、動力不足等問題層出不窮。還有車主無奈吐槽:“不是在修車,就是在去修車的路上。”有媒體報道,彼時車質網上的投訴數量一度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三倍。
質量問題如同多米諾骨牌,迅速推倒了Jeep的品牌信任基石。從這一年開始,Jeep的銷量開始急轉直下。2018年,Jeep全年銷量斷崖式下跌至12.52萬輛,同比腰斬。此后幾年,銷量更是一路暴跌,從2019至2022年上半年,廣汽菲克銷量分別為7.39萬輛、4.05萬輛、2.01萬輛、1862輛,市場表現慘不忍睹。
要知道,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線,對于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更是如此。廣汽菲克在面對質量問題時的傲慢態度,無疑是自掘墳墓。它不僅失去了消費者的信任,也錯失了挽回市場的最佳時機。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消費者的選擇眾多,一旦品牌失去口碑,就很難再重新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2)錯失良機:電動化浪潮下的保守躺平
除了面對質量問題時傲慢的態度,將消費者越推越遠的還有廣汽菲克的保守躺平。
2015-202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從1%狂飆到50%,在這個汽車電動化時代,諸多合資品牌、自主品牌以及新勢力品牌都開始推進電動化改革,并發力SUV,企圖重塑電動汽車市場。比如,比亞迪、大眾途岳、坦克、哈弗、奇瑞、理想等車企不斷推出新品,蠶食著Jeep的市場份額。
然而,手握一手好牌的廣汽菲克卻紋絲不動。可以說,十年間,它從未推出過一款具有競爭力的重磅電動車,死守著燃油車SUV的城池不放。即便Jeep在2017年喊出2020年全系插混,結果卻只推出指揮官PHEV這一款車型。而且,70km純電續航卻達到30.98萬,全年銷量不足百輛,市場表現極其慘淡。
只能說,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今天,如果不能深刻理解并擁抱這個市場的變化,不能為消費者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產品,再響亮的名字,也終將被淹沒。
3)內斗矛盾: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隨著銷量下滑,廣汽菲克的資產也嚴重縮水。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0年廣汽菲克凈資產跌至-3.31億元,首次資不抵債;到了2021年,廣汽菲克的凈資產只剩下200萬元左右,可以說,公司已經在生死線上掙扎。
在危難之際,也曾有股東共同注資,試圖挽救廣汽菲克。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Stellantis集團與廣汽集團分別向廣汽菲克注資10億元和30億元,用于實施“振興計劃”,旨在緩解現金流壓力,支持產品線優化和市場推廣。
然而,廣汽菲克的財務困境并未得到改善。公開資料顯示,2020年,廣汽菲克凈資產首次跌至-3.31 億元;2021年只剩200萬元,相當于一家中等規模 4S 店的流動資金。
更糟糕的是股權之爭,這可以說是壓垮廣汽菲克的最后一根稻草。2022年初,Stellantis集團單方面宣布計劃將持股比例從50%增至75%,但廣汽集團深夜發文駁斥 “此發布行為未經我方認可”,內斗讓本就運營維艱的公司更加焦灼。
從2022年7月份開始,廣汽菲克逐漸停擺,產量和銷量慢慢歸零。背后的中方和外資股東,都對廣汽菲克失去了信心。廣汽集團前董事長曾慶洪直言,廣汽菲克“虧損太大了,調整不過來,一年30億誰也受不了。”同年11月,因資不抵債,廣汽菲克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內部的團結和穩定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廣汽菲克的內斗不僅消耗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也破壞了公司的運營秩序和團隊凝聚力。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企業很難集中精力應對外部挑戰,最終只能走向衰敗。
合資車企轉型困境的縮影,時代的眼淚
廣汽菲克的破產不是孤例,而是合資車企集體轉型困境的縮影。過去幾年,廣汽三菱、長安鈴木、東風雷諾等合資品牌紛紛敗走中國市場,為那些還留在“牌桌”上的玩家敲響了一次次警鐘:市場早已變天了。
早期,在以市場換技術的合資時代,合資外方憑借其先進的技術、成熟的管理經驗和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在合資公司中長期占據主動權。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高速發展,合資車逐漸顯出頹勢。中汽協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合資品牌整體市場份額已跌破35%,較2018年的約58%大幅下滑。這一數據清晰地表明,合資車在中國市場的統治地位已經一去不復返。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國產新能源汽車正奔馳在康莊大道上。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高達1286.6萬輛,同比增長35.5%,連續10年穩居全球榜首。2025上半年,中國汽車產銷量首次雙超1500萬輛,見證歷史!
面對國產新能源汽車的強勢崛起和市場的深刻變革,合資車企必須深刻反思,加快轉型步伐。加大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優化決策機制,提高市場反應速度。只有這樣,合資車企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避免成為下一個“廣汽菲克”。否則,將會是又一個時代的眼淚。
小結:
其實,Jeep的謝幕,不僅僅是一個品牌的消逝,更是中國汽車市場發展變革的一個縮影。它提醒著所有汽車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必須時刻保持敏銳的市場洞察力,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創新和提升自身實力。對于質量問題,要高度重視,及時解決,以贏得消費者的信任;對于市場趨勢,要準確把握,積極轉型,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對于企業內部管理,要加強團結協作,避免內斗消耗。只有這樣,才能在時代的浪潮中立于不敗之地。
而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國產Jeep的離去,也意味著一段汽車記憶的終結,但它所留下的輝煌與傳奇,將永遠銘刻在中國汽車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廣汽菲克的破產警示著所有在華的汽車制造商:在中國,沒有永遠的王牌,只有永遠的競爭。未來,汽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或許,已經有人在心里問,廣汽菲克破產后,下一個會是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