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天地間濕熱交蒸,人體陽氣外浮,中焦脾胃反而虛寒。《黃帝內經》直言“脾主長夏”,更強調“脾喜燥惡濕”。
濕邪黏滯重濁,易困阻氣機,導致——
身重如裹:濕性下沉,四肢酸沉乏力
納呆便溏:脾失健運,食欲減退、大便黏滯
頭悶神疲:濕濁上蒙清竅,精神萎靡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揭示關鍵:“濕邪傷人,必先困脾”。
此時若盲目用寒涼利濕之品,反傷脾胃陽氣,形成“越祛濕越虛”的惡性循環!
1
—The First—
祛濕不傷脾的“脾之谷”
白扁豆被歷代醫家譽為“脾之谷”,其性味甘、微溫,歸脾、胃經,兼具兩大優勢:
①化濕不傷正:溫性溫和,祛濕同時守護脾胃陽氣
②補脾不滋膩:甘補脾土,卻無壅滯之弊
對比其他祛濕食材——
薏苡仁性寒,脾胃虛寒者忌用;赤小豆久服令人枯燥,耗傷津液
白扁豆恰似“君子祛濕”,溫潤中和,尤宜虛寒體質與兒童嬌脾。
2
—The Second—
夏季食豆,四大裨益
1.和中止瀉,化解暑濕吐瀉
白扁豆能升清降濁,專治暑濕困脾導致的嘔吐、腹瀉、胸悶。現代研究證實其含活性凝集素,可抑制腸道病毒,輔助緩解急性腸胃炎。
2.清肝明目,調和體虛肝旺
《食療本草》載其“久食頭不白”,甘溫之性可滋養肝血,化解夏季虛火上炎導致的目赤、煩躁。
3.抗菌強體,構筑免疫防線
白扁豆中的水溶性黃酮與蛋白質組分,可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增強巨噬細胞活性。
4.輔助降糖,調控糖脂代謝
所含淀粉酶抑制劑能延緩糖分吸收,促進胰島素敏感性,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尤為有益。
3
—The Third—
食養妙方
從家常粥羹到經典藥膳
1
黃金配伍
白扁豆茯苓:茯苓淡滲利濕,引濕從下焦而出,二者配伍健脾化濕力倍增
白扁豆山藥:山藥補脾固腎,與白扁豆形成“脾腎雙補”之力,專克慢性腹瀉
2
祛濕粥方
白扁豆五谷粥
【配伍】
白扁豆30克(主君)
薏苡仁15克(佐助利濕)
山藥20克(臣藥固脾)
蓮子10克(安中止瀉)
粳米50克(和胃氣)
【做法】白扁豆、薏仁浸泡4小時,先煮至開裂;入余料煨至稠滑,最后放山藥丁
【功效】健脾寬中,通利三焦濕濁,對舌苔白膩、便溏虛胖者極佳
3
暑濕急救
古方香薷飲化裁
【配方】
炒白扁豆10克(健脾化濕)
香薷6克(解表透暑)
厚樸3克(行氣除滿)
陳皮3克(燥濕醒脾)
【制法】沸水燜泡1小時,代茶頻飲
【適用】暑濕感冒頭重如裹、發熱無汗、上吐下瀉者
4
小兒養胃
白扁豆四神湯
【配伍】
白扁豆15克(健脾化濕)
山藥10克(益氣護胃)
蓮子肉8克(養心安神)
芡實5克(除濕止帶)
豬腱肉50克(補益脾胃)
【燉法】肉焯水去腥,與豆料同燉1.5小時,取湯喂食
【優勢】化解小兒夏季厭食、腹瀉,比單用瘦肉湯更助吸收
4
—The Fourth—
食不對癥反傷身
1
必煮熟,防中毒
生白扁豆含凝集素和皂苷,未煮熟可致頭痛、嘔吐。務必浸泡后高溫煮爛。
2
控用量,防壅滯
日食勿超50克(干品),過量易腹脹。建議搭配陳皮、砂仁行氣。
3
四類人群慎用
高尿酸痛風者:豆類嘌呤較高
實熱體質者:舌紅苔黃、便秘燥熱時忌用
過敏體質者:首次食用需少量測試
孕婦幼兒:需中醫師指導配伍
從《名醫別錄》稱其“和中下氣”,到《本草綱目》贊為“脾之谷,通利三焦”,白扁豆的食養價值穿越千年仍熠熠生輝。
此豆溫潤如春土,恰似中醫致中和”的至高智慧——以平和之性,調失衡之身。
盛夏已至,不妨抓把白扁豆,煮粥煨湯。讓這份“土氣”十足的滋養,助你安度長夏,脾胃無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