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湖南科技大學“桃林芙蓉?鄉興筑夢團”“歌舞傳承組”在記錄城步苗族儺戲。單位供圖
七月的湘西南群山疊翠,邵陽市城步縣桃林村的吊腳樓在晨霧中若隱若現。湖南科技大學“桃林芙蓉?鄉興筑夢團”十余名學子踏著青石板路,穿梭在這片苗寨熱土上。這支由四支專項小組組成的實踐團隊,以戶籍普查為基、歌舞傳承為魂、文遺勘探為體、新媒體傳播為翼,用青春力量為桃林村的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戶籍普查:用數據編織鄉村振興經緯網
本次普查于2025年7月3日啟動,歷時五天,覆蓋桃林村1-9組全部區域,涉及全村所有戶籍家庭及常住人口。這支被稱為“戶籍組”的隊伍,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了全村9個村民小組的信息摸排,用腳步丈量著苗寨的每一寸土地。
桃林村戶籍信息曾因人口流動頻繁存在較大的誤差,新生兒未登記、已故人員未注銷等問題困擾著村委。團隊創新采用“分類推進”策略:1-3組集中區域實施“敲門行動”,逐戶核對身份證信息;4-9組偏遠區域則聯合村干部開展“云端普查”,通過微信視頻和電話與外出務工村民遠程確認。村干部帶著學生們翻山越嶺,用苗語耐心解釋普查意義,有效解決了“入戶難、溝通難”問題,保障了普查工作的全面覆蓋。
在數據背后藏著苗寨的生存密碼:近四年新增人口9人,其中2022年新增新生兒2人,2023年新增新生兒4人,2024年新增新生兒1人,2025年截至日前新增新生兒2人。
歌舞傳承:讓千年苗韻在青春視角下綻放
夜幕降臨時分,一場惠民演出正在桃林村文化園上演。第二組“歌舞傳承組”的同學們在演出前對70歲的儺戲傳承人潘必才進行了儺戲專訪,記錄著這跨越百年的傳承故事。這位城步苗族儺戲第三代傳人,鬢角染霜卻目光如炬,守護著這門古老技藝。
團隊用攝像機和筆記本構建起文化檔案庫:拍攝竹竿舞時,特意記錄下“開合節奏與音樂韻律的奇妙呼應”;采集山歌時,標注出“冇得”(沒有)、“呷飯”(吃飯)等桃林村本土方言的情感密碼;在記錄舞龍儀式資料時,于靜默陳列的龍具道具前,讀懂了苗族先民寄寓其中的文化傳承密碼與祈福愿景,讓沉睡的民俗記憶在青春視角下漸次蘇醒。為完整記錄“擠油尖”這項傳統民俗,隊員們和村民一起擠在長木凳上,任憑汗水浸透衣衫,只為捕捉最真實的歡笑與吆喝。
文遺勘探:解碼苗寨肌理中的生存智慧
文遺勘探組的同學們實地測繪記錄了桃林村的五座橋,分別為桃興橋、桃盛橋(連心橋)以及三座便民橋。桃興橋與桃盛橋是當地富有苗族特色的風雨橋,二者結構相似。在建筑構造與外觀上,桃興橋與桃盛橋均采用木材建造,運用傳統榫卯技藝進行搭建,保障了橋梁結構的穩定性。在裝飾元素上,橋身上有著豐富的裝飾,融入苗族文化元素的雕刻和彩繪,像苗族圖騰、神話傳說、生活場景等,色彩絢麗,極具民族風情。從拱橋結構看,它運用“拱券”技術與雙拱設計,讓橋梁受力更均勻,增強了穩定性與承載能力。便民橋顧名思義,是為了方便村民通行而建造的,采用雙拱結構,與周圍青山綠水、茂密植被等自然景觀相互映襯,成為村落旅游的一個特色景觀,能夠吸引游客前來觀光游覽,為游客提供了獨特的觀景視角和拍照打卡點,豐富了鄉村旅游的體驗內容。
團隊的測繪成果揭示著苗寨與自然共生的密碼:魚鱗壩的每一片“鱗片”經水力計算,既能防洪又能形成景觀瀑布;吊腳樓的結構,完美適應山地坡度;其特色的飛檐,既增添建筑靈動美感,又能引導雨水遠落、保護墻體,是功能與美學結合的經典設計。
這些發現讓建筑測繪報告增添了人文厚度,成為申報全國第一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中國傳統村落”的重要材料。
新媒體傳播:讓苗寨故事飛出大山
新媒體組的同學通過鏡頭記錄下桃林村的美景與傳統特色,并發布在微信視頻號與抖音等線上媒體平臺,團隊制作的7條短視頻,總播放量達1.1w+。其中《赴約桃林村》獲視頻號平臺推薦,鏡頭里吊腳樓與稻田相映的畫面,引得觀眾們紛紛在視頻中留下評論。《非遺儺戲專訪》《舌尖上的桃林油茶》《斑斕苗裝,民族印記》等視頻聚焦地方特色文化,通過非遺儺戲專訪、苗族服飾介紹、油茶制作流程展示,從傳統藝術、服飾文化、飲食技藝多維度呈現地域非遺與民俗風情。《惠民演出進苗鄉》也深受村民歡迎。團隊還統籌策劃并組織實施了無人機拍攝工作,鏡頭既呈現了桃林苗寨的自然風光,包括錯落的吊腳樓與風吹稻田等景致,也記錄了團隊活動及工作場景,使苗寨的自然風貌與人文動態通過影像得以完整展現。
為提升傳播效果,隊員們總結出“苗寨傳播公式”:80%視頻添加中文字幕,橫屏風景鏡頭占比提升至60%,AI配音讓解說的信息傳達準確率提高25%。在策劃惠民演出時,邀請村民與團隊成員共跳竹竿舞,現場觀看峰值達200人次,村民們舉著手機拍攝的樣子,成了“文化自信”的生動注腳。
尾聲:桃樹下的青春約定
離村那天,桃林村村委會議室里暖意融融,一場特殊的工作報告會在此舉行。各組組長依次發言,用詳實的匯報勾勒出五天實踐的清晰軌跡。隨后,項目指導老師點評實踐成效,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相繼發言,言語間滿是對學子們的肯定與不舍。
匯報結束后,項目負責人谷暢將沉甸甸的資料臺賬鄭重轉交村委會,流淌著墨香的紙頁間凝結著青春智慧與鄉土記憶。全體隊員與村干部在村委大院前合影,鏡頭定格下這份跨越校地的情誼。車窗外,吊腳樓與稻田漸遠,但那份青春與鄉土的約定,已隨著車輪滾動的軌跡,在鄉村振興的路上留下深深印記。當青春力量與鄉土智慧相遇,綻放的不僅是山間的桃花,更是鄉村振興的希望之花。(王彥傑 谷暢 唐家福)
湖南科技大學“桃林芙蓉?鄉興筑夢團”活動合影。單位供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