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應該能注意到,北京、上海等主流城市的二手房價格出現了下行趨勢,與此同時,二手房的交易量在上升。這種情況引發了普遍的疑惑:國家已經出臺了許多政策,旨在穩定房價,并通過穩房價刺激房地產銷售。此外,實體經濟也推出了多項政策,就業形勢正在逐步改善。
為什么房價似乎仍在持續下行?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房價持續走低?房地產未來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都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因此,本文的研究重點將圍繞北京、上海等主流城市房價走勢的特點及其未來趨勢展開。具體而言,我們將探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當前北京、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走勢特點;第二,推動房價變化背后的原因分析;第三,未來北京上海等主流城市房價可能的變化方向;第四,國內經濟未來的發展模式;第五,基于以上分析的結論和建議。
一、北京和上海房產市場的近期特點
通過了解北京等地的房地產市場,可以發現兩個主要特征:第一,二手房的交易量在持續擴大,已經連續幾個月呈現增長趨勢;第二,二手房的價格在逐步下降,無論是天通苑,還是市區甚至二環內的房產,都出現了價格下跌的現象。此前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二手房市場仍處于下行通道,即使是北京的一些高端樓盤,價格同樣呈現下降趨勢。
進入7月份后,房地產市場的下行趨勢并未減緩,甚至在某些樓盤出現了更大幅度的價格下跌。上海的情況與北京類似,同樣表現出兩個特點:一是二手房交易量在上升,二是房地產價格仍在下降,并且下行速度未見放緩。這一現象與國家提出的“穩房價、促振興”政策方向并不完全一致,這也讓許多人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走勢感到困惑。
二、導致房地產下行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我個人認為,無論是北京、上海還是其他城市,當前的房地產市場情況可以從買賣雙方的角度來分析。
首先看購房人群,現在真正買房的主要是剛需群體,比如需要自住或者改善住房條件的,比如從偏遠地段換到核心區域。這部分人大多經濟條件一般,真正有閑錢、能投資房產的高凈值人群反而持幣觀望。這是當前購房者的主要特點,北京、上海都是如此。
再看賣房人群,賣房的人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手上有閑置房產想套現的,另一類是想賣掉舊房置換更好房子的。由于各種原因,比如經濟壓力、急需資金周轉,或者已經買了新房需要回籠資金,賣房的人普遍比較著急出手。既然賣方著急,就很難堅守價格,而買方又比較謹慎,這就形成了“買方不急、賣方急”的局面,自然導致價格下行。此外,現在還有一部分移民海外的人,他們在出國后往往選擇賣掉國內的房產,這也增加了市場的供應量。
綜合來看,真正有投資能力、愿意在當下入場的買家很少,導致市場需求大幅萎縮。另一方面,年輕人的就業形勢不樂觀,即便有點積蓄想買房,也變得更加謹慎,甚至等待房價進一步下跌。而賣房的人,無論是為了置換還是擔心未來繼續貶值,都傾向于盡快出手,這就加速了房價的下行趨勢。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現象,就是中介的作用。在當前的買方市場下,中介為了促成交易,往往會壓低掛牌價格。比如一套400萬的房子,中介可能直接建議降價40-50萬,以吸引買家。這種壓價行為加劇了賣方的恐慌心理,促使他們更快接受低價。而買方看到房價持續走低,反而更加猶豫,進一步延緩成交,形成惡性循環。
總結來看,房價下跌的主要原因有幾點:
1. 市場需求有限:有錢人沒有好機會不出手,剛需購買力有限;
2. 賣方急于套現:置換、移民、資金壓力等因素促使業主降價拋售;
3. 買方觀望:市場預期下行,購房者等待更低價格;
4. 中介壓價助推下跌:買方市場下,中介通過大幅壓價加速成交,進一步拉低房價。
這些因素共同作用,使得房價呈現持續下行的態勢。
三、為什么國家出臺了這么多政策,卻沒能止住房價下跌?
這個問題需要仔細分析。國家確實出臺了不少政策,希望穩住房地產市場,但實際效果并不明顯。我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房地產市場的接盤力量太弱。現在想賣房的人很多,比如前些年投資房產的人,現在因為經濟形勢不好、企業經營困難,需要賣房回籠資金。這就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第二,目前市場上的新房庫存較多,加上持續新增的樓盤供應,導致供需失衡更加嚴重。為此,國家提出了房產收儲計劃,希望通過政府收購來消化部分庫存。同時,國家也在加大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比如推進舊城改造項目,但這客觀上又增加了房源供應,使得房地產市場的供需平衡更難實現。
不過,從目前來看,國家的政策正在逐步發揮作用,只是老百姓的觀望情緒在加大。很多人手里有錢,但都在等待更合適的入市時機。另一方面,由于各種原因想要賣房的人越來越多,這就形成了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僵局。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未來國家加大收儲力度,或者房價出現企穩回升的跡象,那些持幣觀望的購房者可能會快速涌入市場,形成搶購潮。這就是現在購房者的普遍心理:既想抄底買便宜,又怕錯過上漲機會。這種心態很容易導致市場在稍有回暖時就出現集中購買的情況。另外,我們也能看到,在核心地段、優質戶型的房子仍然不愁賣,北京、上海都有這種現象。這說明市場并非完全沒有需求,而是分化嚴重。
因此,我的建議是:國家不僅要給房企提供資金支持,還應該設立專門的收儲資金,用于收購市場上的存量房產。同時,要繼續完善保障性住房體系,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穩定房地產市場。
四、未來中國的房地產會怎么走?
我認為,隨著近期股市逐步好轉,人們通過投資賺到錢后,很可能會將部分資金用于改善居住條件,這將對房地產市場形成支撐。未來隨著股市持續向好,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可能會逐步好轉。同時,經過這一輪調整,一些實力較弱的房企已經被市場淘汰,存活下來的企業更具競爭力,這兩個因素將成為房地產行業未來發展的基礎。
從政策層面來看,國家從2022年、2023年就開始實施"穩房價、促發展"的房地產政策。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對房地產的刺激力度會進一步加大;而明年作為"十五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必將推出一系列新的支持政策。隨著政府各項措施逐步落實到位,宏觀經濟環境將得到改善,市場信心也會逐步恢復,這些都將對房地產市場產生積極影響。最近我們可以觀察到,房地產板塊的股票已經出現企穩跡象,甚至開始緩慢回升。
五、結論和建議
通過對7月份北京、上海房地產市場的詳細分析,我們得出兩個主要結論:
第一,雖然整體房價仍處于下行通道,但部分區域的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企穩跡象。
第二,國家近期出臺的各項政策,特別是收儲政策正在逐步落地實施,這些措施正在慢慢增強市場信心。我們看到一些主要省份的房屋供應量已經開始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房價的下跌空間。同時,優質房源的市場表現正在改善,這些積極因素都預示著房地產市場將逐步向好。此外,一旦市場出現回暖跡象,那些持幣觀望的購房者很可能會集中入市,進而推動房價上漲。
基于以上分析,我提出兩點建議:
第一,對購房者來說,現在可能是看房的好時機。當前房價已處于相對低位,有意向的購房者可以多看看房子,遇到合適的就可以考慮出手。不必刻意等待所謂的"最低點",因為真正的底部往往難以把握,市場可能在短時間內就會轉向。
第二,國家繼續推進收儲計劃,同時保持對房地產企業的政策支持力度。政府加大投入將有助于行業度過當前困難時期。我認為,經過2023-2025年的調整期,房地產市場正在逐步好轉。特別是進入2026年后,隨著經濟形勢改善和科技進步,市場前景會更加樂觀。屆時,房地產市場的表現可能會比預期更好。此外,隨著市場規范化程度提高,一些不合理現象,比如法拍房數量過多等問題也將得到緩解,這將進一步促進市場健康發展。
以上就是我們對當前房地產市場的分析和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