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市婦聯發起的“敲開100扇門”家庭故事征集活動中,新涇鎮婦聯選送的金煊一家為視障人士解說電影的溫暖故事,入選了《暖暖FAM力》系列視頻。這位上海市“新時代好少年”和媽媽張之瑋,用超過280小時的志愿講解,為視障朋友們打開了一扇通往光影世界的大門。
在上海無障礙電影專場,當紀錄片《雪豹和她的朋友們》畫面亮起,金煊清澈的童聲在臺詞間隙適時響起:“山洞里,雪豹媽媽正在給兩個小家伙喂奶?!?這句將原文“哺乳幼崽”轉化為小朋友都懂的“喂奶”,正是金煊的貼心設計?!斑@樣講,視障小朋友聽得更明白、更親切?!彼忉尩?。
這份細膩,源于三年多的堅持與打磨。剛開始接觸無障礙解說時,厚厚的劇本上密密麻麻的生字,對當時才上二年級的金煊來說是個巨大的挑戰?!昂枚嘧植徽J識,只能一個個查字典,不懂的詞就問媽媽或者自己找資料。”更重要的是,她學會了如何把書面語變成小伙伴更容易理解的“童言童語”。
為了讓解說準確又充滿溫度,母女倆為每部電影投入十幾個小時的精心準備。一部電影通常一個半小時,她們在家要對著畫面反復練習。媽媽張之瑋習慣練兩三遍,小金煊則更投入,媽媽上班后,她還會把自己負責的部分再練上五六遍。
這份持之以恒的付出,收獲了最動人的回響。一次在上海市盲童學校,女孩王一寧循著金煊的聲音興奮地喊:“我聽過你的電影講解!我認識你!”這跨越視覺的“重逢”,讓金煊真切地觸摸到了自己聲音的力量。 正如她在作文中所寫:“我的聲音成了別人的‘眼睛’,這讓我知道,世界的光永遠不會熄滅?!?/p>
長年累月的解說,不僅點亮了他人的世界,也讓金煊自己飛速成長。她的語文能力突飛猛進,識字量遠超同齡人。作為學校的大隊主席,她在公益實踐中培養出的深厚同理心,讓她更能敏銳地捕捉同學的需求,總能在他們沮喪時送上溫暖的擁抱。改編電影臺詞時,她也本能地會站在視障小朋友的角度去思考。
說起培養女兒,媽媽張之瑋有自己獨特的理念——希望孩子能“野蠻生長”。在生態綠道引導視障者接觸導盲犬,去盲童學校收集大家對解說的意見,或在家一遍遍對著電影練習,金煊的寒暑假也別具一格。張之瑋說:“運動場上的汗水、志愿服務里的同理心,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成長養分?!?/p>
張之瑋手握一把教育的“松緊尺”:緊在專業上,她對解說語調、節奏的要求一絲不茍?!皠傞_始她也嫌我太挑剔,但我覺得觀眾值得聽到最準確、最舒服的聲音?!彼蓜t是在興趣發展上,她全力支持女兒癡迷昆蟲觀察、喜愛詩歌創作;同時,她還將公益融入生活,全家一起學手語、參與社區助盲服務,讓行善成為本能。
金煊和媽媽的公益之路,始于長寧語宣的短視頻工作室。四年前,張之瑋和同事們策劃盲文節目時,結識了無障礙電影發起人曲大鵬,由此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當上海市的導盲犬項目因場地問題遇到困難時,長寧生態綠道主動提供支持;新涇鎮婦聯持續搭建的“最美家庭”平臺,讓更多居民看到了他們平凡卻閃光的善舉。
“在長寧,做公益從來不是一個人‘單打獨斗’。”張之瑋翻看著當年在長寧語宣工作的采訪筆記,感慨良多。此刻,她的女兒正伏在桌前,認真地修改著新的解說稿。那稚嫩卻有力的童聲,傳遞著她不變的信念:用聲音做視障伙伴的“眼睛”,讓世界的光亮永不熄滅。
入選《暖暖FAM力》的金煊一家,用童聲與匠心傳遞著城市的溫度。他們的故事,像投入新涇港的一顆小石子,激起的溫暖漣漪正一圈圈擴散開去。在他們身后,還有許許多多的長寧家庭,正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書寫著“家”的力量與溫情。
圖片來源于受訪者
撰稿:季佳佳
編輯:陳 莎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