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596字|閱讀需6分鐘
內容提要:1979年2月,他37歲,擔任副團長參加對越作戰,戰后作為中級干部骨干被選送進入軍校學習,兩年后畢業跨軍區擔任主力師的團長;1985年5月,他受命參加老山輪戰,升任副師長,指揮拔點作戰全殲守敵,打出經典戰例。
1986年6月,部隊從南疆歸建后開始整編,他繼續擔任副師長,1988年首次授銜時,被授予大校軍銜。兩年后,他再次跨軍區調動擔任海南省軍區擔任副參謀長,級別為正師級,后轉業擔任海南省口岸辦主任,直至退休,與將軍失之交臂。
他就是魯久順。
魯久順
一、軍事技術過硬,以副團長職務參加1979年對越作戰
魯久順,湖北省武漢市人,1942年12月出生,1962年12月入伍,原為海南省軍區副參謀長。
1962年10月,對印邊境自衛反擊戰打響,我軍全線取勝。消息傳來,國人無不歡欣鼓舞,一代年輕人參軍熱情高漲。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20歲的魯久順入伍,來到駐廣東的原55軍163師489團。他中等身高,略顯瘦弱,在一群新兵中不顯山不露水,但在之后的軍事訓練中,卻展示出極強的軍事技術學習能力,尤其是各種軍事動作不但學得快,而且標準、規范,看上去有一種剛勁、協調的美感。
新兵訓練結束后,魯久順作為尖子被挑選進入163師教導隊接受更嚴格的訓練,被評為優秀學員。畢業后,他回到老部隊擔任副班長、班長、排長。因為軍事技術好, 師教導隊后來選調他回去擔任區隊長兼教員。
魯久順性格開朗,待人熱情,訓練嚴格,所帶區隊成績出色,后離開教導隊,回到489團擔任連長,繼而副營長、營長。1978年12月初,軍委下達對越作戰命令,原廣州軍區所屬三個野戰軍悉數開赴中越邊境廣西段,其中41軍、42軍組成北集團、南集團進攻高平方向,55軍組成東集團進攻諒山方向。
魯久順
戰前各部隊調整軍、政干部,補充人員和裝備,魯久順被提升為163師489團副團長,此時他剛剛37歲。
1979年2月17日,對越作戰打響,489團從廣西友誼關右側的弄懷出境,目標是迂回到越方同登鎮 西南的探某,與從左側迂回的488團形成合圍。副團長魯久順被派到三營加強指揮,先打下同登的鬼屯炮臺;后打進諒山市,攻占對方標志性建筑省府大樓;次日越過奇窮河,打進諒山南市區,所帶七連被軍委授予攻堅英雄連,三營被軍委授予能攻善守英雄營。
戰后,我軍全部撤回國內,但邊境壓力依然很大。5月,根據上級命令,廣西方向組建三個邊防師,長期駐守邊境防敵反撲,野戰軍主力各自回營。其中55軍對口組建邊防三師,抽調人員組班子,搭架子,補入原邊防二團等部隊,同時在邊境就地招收新兵入伍。魯久順被任命為三師九團副團長,繼續戍守廣西憑祥一帶邊境。
憑祥原邊防三師九團營房舊址
二、進入軍校學習,5年后任副師長參加老山輪戰
1979年秋,根據上級要求,各參戰部隊推薦一批在戰斗中表現好、能力強、年輕有文化的官兵進入軍校接受正規教育,畢業后充實到全軍范圍內各作戰部隊,期望將他們的實戰經驗和所受的軍事教育融合,在未來的部隊革命化、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發揮強有力的作用。
副團長魯久志作為中級軍事干部,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政大學(國防大學前身)學習。1981年畢業,被分配到濟南軍區46軍138師413團團長,此時他已39歲。
138師之前長駐東北,戰斗力強,師、團兩級偵察隊均參加過1969年珍寶島戰斗,并涌現出周登國、杜永春、陳紹光、于慶陽四名一級戰斗英雄和于洪東、馮久喜等戰斗骨干,如今都擔任營、團級干部,進步較快的周登國已擔任副師長。
周登國|中
1985年初,魯久順任師副參謀長,3月,138師配屬給67軍參加老山輪戰,接替南京軍區1軍防御作戰任務。5月中旬,67軍所屬各部進入一線接防,其中199師進駐老山,138師進駐盤龍江東的八里河東山,互為犄角。
但防御主要方向的199師595團立足未穩,在那拉一帶遭到越軍猛攻,211高地兩個哨位丟失且連續數日奪不回來。上級采取一系列措施奪回,結果不但未實現目標,還導致595團和師預備隊597團出現相當數量的傷亡,軍指不得不調預備隊138師414團抽調一營協同防守那拉戰區,同時急調200師598團開赴前線,接替作戰。
經過這次波折,67軍軍指決定調有實戰經驗的副師長周登國擔任199師副師長,加強指揮。138師就空出一個副師長位置,由副參謀長魯久順接任。這樣,在殘酷的戰爭面前,199師和138師前指均調整為由兩名分別在69年、79年參加過實戰的班長、副團長,如今均成長為副師長的中級軍官擔綱指揮。
魯久順|中
之前,138師謀劃對東山方向越軍395高地進行出擊作戰,由414團7連擔任主攻,預計在9月份拔掉395高地及周邊五個附屬高地,一是配合外交活動,適時敲打對方,在國際政治舞臺上處于主動地位;二是切實消除對我防御部隊的威脅;三是鍛煉部隊和各級指揮員的進攻能力與戰術組織能力。之前該項行動由師前指首長周登國負責,現在則由魯久順副師長接手繼續實施。
魯久順|金仁燮|王樹學
之后,魯副師長帶領前指班子對395高地進行偵察,不辭辛苦,不懼犧牲,翻山越嶺,多位置、多角度觀察,研究接敵路線、打法和撤退方案,制定細致的作戰計劃并不斷完善。9月23日6:15,138師師長金仁燮一聲令下,戰斗如期打響,由414團7連配屬師偵察、防化、工兵、電子干擾、機槍、炮兵、軍工共計8個兵種600人參加作戰。
至14時,138師參戰部隊全殲395及周邊5個高地敵軍181人,俘敵1人,摧毀敵方防御設施,繳獲武器和作戰物資一批并順利撤回,我方犧牲11人,負傷36人,以小的犧牲取得大的勝利,此戰后被上級收錄為經典戰例。
923戰斗部分官兵合影
1986年6月,138師完成一年的作戰任務歸建,回到駐地后隨即進行精簡,完成因參戰而耽擱的、本應在1985年完成的整編計劃,結果是46軍撤銷,138師并入26軍。1987年,師長金仁燮升任26軍副軍長,副師長周登國接任138師師長。1988年,周登國師長調任云南省蒙自軍分區任司令員,由軍炮兵旅旅長周懋文接任師長。魯久順仍任138師副師長,在1988年9月首次授銜時,被授予大校軍銜,此時他已46歲。
三、調入海南省軍區,從副參謀長崗位上轉業至地方工作
1990年代,魯久順離開138師,跨軍區調至駐海南省軍區擔任副參謀長,級別為正師級,并在該崗位上轉業至海南省口岸辦公室工作,后擔任主任,級別為副廳級,2004年退休,目前居住在海口市。
魯久順|右2
退休后的魯久順
結語:對軍人來說,能參加一次實戰就是一生的榮耀,在血與火的戰場上積累的實戰經驗對個人成長及國防建設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能參加兩次實戰更是極為難得,而且都是以中級戰術組織者的身份參加,魯久順最終與將軍失之交臂,不得不說略有遺憾。
——全文終,感謝您的閱讀——
作者簡介:深耕10年對越作戰歷史、傳播當代優秀軍人事跡、分享軍事、時政熱點解讀。忠于史實,文字干凈簡練流暢。強軍路上傳遞正能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