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心血管病中心成功救治了一名病情極為危重的暴發性心肌炎患者鐘女士(化名)。鐘女士經歷了持續高燒、多器官功能衰竭以及心臟血栓松動等一系列危急癥狀,生命一度懸于一線。面對如此復雜且棘手的病情,醫院院長、心血管中心主任李慶國帶領團隊,經過抽絲剝繭般的不懈努力,為患者成功實施了手術。目前,鐘女士的病情逐漸穩定,即將迎來康復出院的喜訊。
突發疾病,命懸一線之間
江蘇連云港的鐘女士(化名),今年31歲,近日經歷了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她在家中突然發起高燒,體溫一度飆升至40℃。盡管服用了退燒藥,但發熱癥狀并未得到緩解,反而出現了雙足腫脹、腹脹腹痛等癥狀。第四天,鐘女士在當地醫院進行了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她患有“膽囊腺肌癥”。隨后,她接受了“膽囊穿刺引流術”。然而,術后第二天,她突然感到胸痛胸悶、呼吸困難,被緊急轉入重癥監護室(ICU)。
心臟超聲檢查顯示,鐘女士的心臟功能極度低下,僅相當于正常人的三分之一。更為嚴重的是,她的左心室形成了一個大血栓,并且出現了多臟器功能衰竭,生命危在旦夕。當地醫院表示對此束手無策,鐘女士的家屬心急如焚。
緊急轉診南京,專家團隊接手
在這危急關頭,鐘女士的家屬經人介紹,聯系到了南京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院長、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慶國。在詳細了解鐘女士的病情后,李慶國院長沒有絲毫猶豫,決定接收這位危重病人。于是,鐘女士及家屬在克服種種困難后,連夜乘坐120轉運車來到了南醫大二附院心血管病中心重癥監護室。
入院時,鐘女士的情況極為糟糕:心臟內有血栓、雙肺嚴重肺水腫、膽囊插有引流管,心臟、肝臟、腎臟都面臨衰竭。醫生們立即為她使用了較大劑量的強心藥物。然而,由于鐘女士入院時處于深度鎮靜鎮痛狀態,無法直接溝通病情,各種癥狀同時爆發,使得治療團隊一時不知從何入手治療。
連夜組建團隊,仔細尋找病因
面對如此復雜的病情,李慶國院長當機立斷,發揮心血管中心一體化診療的優勢,迅速成立了包含心外科、心內科、重癥醫學科、超聲科、護理等專家的MDT多學科會診小組。小組成員連夜召開病情討論會議,對鐘女士的病情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盡管對于病因的判斷大家莫衷一是,但李慶國院長和團隊一致認為,當前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好鐘女士的心功能。只有這樣,才能有機會找到疾病的主要病因,也才能讓鐘女士有機會活下去。
在團隊的積極治療下,鐘女士的心功能逐漸好轉。經過各種抽絲剝繭的排查,醫生們終于找到了鐘女士的病因——“暴發性心肌炎”。明確了病因后,治療團隊就抓住了治療的主線,對癥治療后,鐘女士的病情逐漸穩定,各臟器情況也在慢慢好轉。
陳明月醫生為鐘女士查房
新的危機浮現,手術成功脫險
然而,就在大家以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時,新的問題又出現了。隨著鐘女士心臟功能的逐漸好轉,她心臟內的血栓竟出現了松動!一旦血栓脫落,將導致腦栓塞、心肌梗死以及其他器官的栓塞和梗死,甚至可能猝死。面對這一新的危機,李慶國院長再次組織小組討論。雖然手術風險很大,但大家一致認為只有立刻手術把血栓取出來,才能挽救患者的生命。
第二天,李慶國團隊就為鐘女士進行了取栓手術。手術過程十分順利,術后第二天,鐘女士就順利脫離了呼吸機并拔除了氣管插管。在隨后的多次復查中,鐘女士的病情日漸好轉,心臟功能逐漸恢復。
鐘女士夫婦為心血管中心團隊贈送錦旗
創新救治模式,助力患者康復
此次成功救治案例充分展現了南醫大二附院創新臨床科室建制的優勢。該院打破學科界限,以人體器官為中心構建多個一體化診療中心。其中,心血管病中心以心臟為中心,整合了心外科、心內科、麻醉科、重癥醫學科、體外循環科、康復科、血管科等相關學科,形成心臟一體化診療中心。這種創新模式為患者“量身定制”治療方案,不讓患者做選擇題,從而提供了更加精準、有效的治療服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