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般來講,晚輩后生遇到長輩,總是要表示敬意的,最起碼要恭恭敬敬地打個招呼,而長輩遇到晚輩,也總是要表示一下關愛的。
長輩人面對晚輩們,除了要表示一下關心愛護之外,往往還要給他們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和事業上的指導,特別是長輩的名氣越大,對晚輩的鼓勵和指導就被看得越重要。
王安石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他扎根基層幾十年,辛勤耕耘,勤政愛民,清正廉潔,頗有政聲,地方治理卓有成效,最高光時刻還是在任宰相期間推行了熙寧變法。
王安石在文學方面的建樹也非常值得稱道,作文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賦詩則自成一家,世稱“王荊公體”,他的才華和學識均得到了當時文壇和后世公認。
王安石可以稱得上是政治強人、文學大家,即便如此,也不影響他對晚輩的愛惜之情。一天,他的大女兒喜得貴子,他看了也很高興,應女兒之邀,寫了一首《贈外孫》。詩作原文如下:
南山新長鳳凰雛,
眉目分明畫不如。
年小從他愛梨栗,
長成須讀五車書。
這首詩的大意是:
我的小外孫非??蓯?,就像南山新出生的小鳳凰一樣。
他長得眉清目秀,即使是畫上的小孩,都不如他好看。
他小的時候想干什么就讓他干什么,不要管得太嚴。
但是,長大一些之后,一定要讓他多讀書。
王安石這首《贈外孫》是一首寫給外孫寄語的七言絕句。
整首詩起筆先寫自己的外孫兒,南山這邊有一個新出生的鳳凰雛鳥,這雛鳥不是別人,恰好是我外孫,看我外孫長的那叫一個眉目分明,畫上的人都不如他好看。
然后,筆鋒一轉,發出殷勤叮嚀,這個小孩子,年紀還小,喜歡梨栗這些東西也就隨他去了,想吃就吃,想玩就玩,隨小家伙任意吃喝玩樂,不要管的太嚴。
最后,再次轉折,進一步發出殷切希望和衷心囑托,年紀小的時候怎么做都無所謂,長大了可就要好好學習了,得讀很多很多的書,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
全詩語言樸實,簡潔流暢;善用比喻,說理清晰;層層遞進,結構自然;語淺情深,感情濃郁;蘊藉深邃,發人深思。
突出特點是由小見大,通過描寫自己對外孫的喜愛之情,進而引發出對兒童的教育問題,揭示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長的方法,并特別強調了博覽群書對于成長的重要性。
王安石這首詩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就是:孩子小的時候,他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要讓他有個快樂童年,但長大以后,就必須要好好讀書,而且要多讀書,并養成堅持讀書的好習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