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冬季,寒意漸濃,蘭溪市凌家蛋雞產業共富集聚區項目(一期)工地上卻是熱潮涌動——百余名工人各司其職,干勁十足忙著施工,現場機械轟鳴聲、焊接聲、切割聲、錘擊聲此起彼伏。
凌家蛋雞產業共富集聚區位于永昌街道凌家村,總投資9400余萬元。項目計劃分為二期建設,最終形成年存欄65萬只蛋雞、配套育雛22萬只的養殖規模。其中,一期項目包括5棟產蛋舍、1棟育雛舍,以及除臭區、集蛋間、飼料加工間和有機肥存儲區等設施。“目前,主體建設已經全部完成,我們正在進行室內裝飾裝修和場地硬化圍墻施工等收尾工程,預計將在12月中旬全部完工。”項目負責人王陳根告訴記者,投產后,預計每年可向市場供應超過9000噸優質雞蛋和30萬只優質商品雞。
永昌街道作為蘭溪畜牧業主產區,蛋雞產業是當地農戶增收重要來源。為破解產業“低、散、亂”難題,加快現代化轉型,永昌街道持續引導散養戶搬遷整合,積極打造蛋雞產業共富集聚區。“項目由街道強村公司建設,通過蛋雞產業集聚和整合,不僅進一步提升產業規模化和標準化水平,而且通過租賃、參股等方式,可為村集體帶來120萬元以上經營性收入。”永昌街道經濟生態辦公室副主任蔣臻嫻說。
蘭溪是傳統農業大市,畜牧業是蘭溪農業支柱產業,畜牧業產值約1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30%。近年來,蘭溪聚焦穩產保供目標,大力實施畜禽養殖整合提升,持續優化產業結構,穩步提升畜牧產能,全力打造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
“在促進畜牧業發展中,蘭溪一方面有機整合‘低小散’養殖戶,由政府及強村公司、村集體等出資,建立專業化養殖小區,通過收取租金方式出租給養殖戶,減少養殖戶前期投入成本,降低風險,推動家禽養殖集聚提質,進一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共富;另一方面針對基礎設施較薄弱的中小規模養殖場,探索市場化整合模式,由具備一定實力的規模場兼并中小規模場,通過中小規模場資產入股等形式推進市場化有機整合,形成鄉村振興、‘畜’勢勃發的新格局。”蘭溪市農業農村局黨委委員、畜牧農機漁業發展中心主任潘英勤說。
日前,總投資3500萬元的天鷹農業有限公司蛋雞全產業鏈項目在馬澗鎮養園村正式投產。與傳統養殖雞舍不同,走進養殖基地,可以看到雞舍內一排排籠子整齊排列,隨著自動喂料機投喂飼料,成千上萬只小雞競相覓食。“我們的養殖基地以智能化養雞為主,分生產區和生活配套區,生產區有全自動雞舍、蛋庫、料庫、有機肥轉化中心,生活配套區有辦公管理用房,配套實時監控、現場展示等智慧平臺。”馬澗鎮養園村黨支部書記、天鷹農業有限公司負責人方樟杜告訴記者,項目引進全程自動化設備,可年存欄14萬只蛋雞,占地面積430畝;預計投產后全產業鏈年均可增加養園村集體經濟收入450萬元,輻射帶動周邊村社抱團共富,同時幫助7個村、100余農戶實現家門口就業,幫扶低收入農戶50余戶,實現人均年收入增收3萬元,打造全市壯大村集體收入、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典型共富樣本。
今年以來,蘭溪以和美共富鄉村提效行動為抓手,大力實施鄉村提質、強村富民、項目績效提升等六大行動,立足特色農業優勢,成立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專班,整合“低小散”養殖戶,加大畜牧業招商引資力度,支持畜牧業龍頭企業做大做強,加快打造畜禽養殖集聚小區、共富牧場試點,帶動產業專業化、規模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形成畜牧業高質量發展蘭溪模式,讓畜牧業成為撬動鄉村經濟增長、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現代化蛋雞養殖場4家,蛋雞存欄增加50萬只,存欄數位居金華第1位。
來源丨蘭溪市融媒體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