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山東省人民政府發布通知
公布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
費縣老五甑純糧釀酒技藝
費縣伏羊節
入選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表性項目名錄擴展項目名錄
項目介紹
老五甑純糧釀酒技藝
老五甑純糧釀酒技藝始于元代,主要分布于蒙山前麓,以山東費縣為核心的周邊區域,現位于山東溫和酒業。國營酒廠時代,古老技藝由家傳改為公傳,趙文勛之后,又有閔現仁、呂月明繼承,現在已經傳到了張榮欣手上。溫和釀酒、歷代傳承,在堅守古法的基礎上,利用現代科技對釀造過程的所有細節都進行了量化改進,增強了操作工序的可控性、完整性。并提煉總結了老五甑技藝多糧小窖發酵、回酒翻醅增香、分層分段摘酒、恒溫窖藏老熟四大操作要點,使傳統技藝煥發出新的活力。
好糧釀好酒。老五甑純糧釀酒技藝精選高粱、糯米、小麥、大米、玉米五種糧食,用秈米稻殼作為發酵填充輔料,通過獨特的多糧小窖、雙邊發酵 、續糟配料、甑桶蒸餾、恒溫窖藏,使每滴酒都蘊含著五谷精華。該工藝對原料選擇及釀造環境要求極高,其獨特之處在于采用泥窖為發酵容器,依托世界長壽之鄉費縣獨特的微生態環境優勢,至少經過60天發酵后,開窖起糟配料,上甑蒸酒,再次加曲入窖循環發酵,所得原酒經恒溫窖藏,再加之釀酒師專業的技藝進行勾調,最終形成風味獨特、品質上乘的純糧好酒。
費縣伏羊節
費縣伏羊節是流傳于山東省臨沂市費縣及其周邊地區的傳統民俗節日。這一習俗在沂蒙山區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背景下逐漸形成,并發展成為該地區乃至山東省內知名的民俗活動。費縣伏羊節的歷史沿革可追溯至明朝末年,起源于費縣南坡村的朱氏家族。最初為家族內部慶祝活動,后演變為整個村莊乃至費縣地區的共同習俗。核心內容是“吃伏羊”,即農歷六月六日左右,當地人會宰殺公羊,烹制全羊宴或羊肉湯等美食,邀請親朋好友共聚一堂品嘗鮮美的羊肉。節日期間還會舉辦廟會、戲曲表演、民間藝術展示等文化活動,豐富節日內涵和形式。
來源:費縣發布
1,
2,
3,
4,
5,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