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知音最難覓,想必每個人生來都是孤獨的,不管有多少親人和朋友,真正知心的卻沒有幾個,即便是夫妻也未必就能做到相互懂得。而王朝云對于蘇軾而言,便是一輩子的懂得。
說來也挺奇怪的,蘇軾的生命歷程中先后經歷了三位重要女人,都姓王,第一位是結發妻子王弗,第二位是續弦王閏之,第三位是侍妾王朝云,也是陪伴他經歷磨難最多的一位。
王朝云原本是一位歌姬,在她十二歲那年的一次宴會上,她認識了當時在杭州任職的蘇軾,她豆蔻芳華,他才華橫溢,一見傾心之下,蘇軾買下了這個丫頭,后來,她就做了他的侍妾。
王朝云是一朵聰明伶俐的解語花,很多時候,蘇軾的滿腹心事只有她能猜透,在大家都夸贊他的時候,只有她說:“我看先生裝的是一肚子的不合時宜”,從此,蘇軾將她引為知己。
烏臺詩案以后,蘇軾貶謫的路越走越遠,身邊的家人和朋友越來越少,而王朝云卻不離不棄,始終陪伴身旁,后來,妻子王潤之也去世了,蘇軾成了花甲老人,她依然陪在他的身旁。
蘇軾五十七歲那年被貶到惠州,第三年七月,跟隨在他身邊的侍妾王朝云病逝,年僅三十四歲,他十分悲痛 ,為其撰寫了墓志銘,又創作了一首《西江月·梅花》,以示悼念。詞作原文如下:
玉骨那愁瘴霧,冰姿自有仙風。海仙時遣探芳叢。倒掛綠毛么鳳。
素面翻嫌粉涴,洗妝不褪唇紅。高情已逐曉云空。不與梨花同夢。
這首詞的大意是:
玉潔冰清的風骨出自天然,淡雅的姿態自有一種仙人的風度,哪里會去理會那些濕熱之氣。
海上的仙人時不時派遣使者來探視芬芳的花叢,原來這個使者就是那倒掛在樹上的綠毛小鳳鳥。
不飾粉黛的素色面容分外姣好,施鉛粉反而怕弄臟了,就算雨雪洗去妝色,也不會褪去那朱唇樣的紅色。
高尚的情操已經飛向點綴著曉云的天空,就不會有王昌齡一樣的梨花夢。
蘇軾這首《西江月·梅花》明為詠梅,實為悼亡,是悼念毅然追隨自己的侍妾王朝云的詞作。
整首詞首先寫惠州梅花的風姿、神韻,惠州梅花雖然生長在瘴癘之鄉,卻不怕瘴氣的侵襲,究其原因,是因為它有冰雪般的肌體、神仙般的風姿,正因為如此,也引起了海仙的愛慕,經常派遣使者來到花叢中探望,傳神地勾勒出嶺南梅花超凡脫俗的風韻。
然后,追寫惠州梅花的形貌,嶺南梅天然潔白的容貌,是不屑于用鉛粉妝飾的,施了鉛粉,反而掩蓋了其自然美容,即使梅花謝了,而梅葉仍有紅色。
最后,點出全詞的主旨,自己愛梅的高尚情操已隨著曉云飛向浩渺天空,也不會像王昌齡夢見梨花云那樣做同一類的夢了。
全詞語言清麗,空靈蘊藉;語淺情深,言近旨遠;明為詠梅,實有寄托;以人擬花,以花喻人;情意綿綿,耐人尋味。
突出特點是借花喻人,表面上看起來,通篇都在描寫惠州梅花,實際上惠州梅花就是王朝云美麗姿容和高潔人品的化身。
高情已逐曉云空。這里的“曉云”暗指“朝云”,斯人已逝,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年近花甲的蘇軾失去了一生中最懂他的人,他的心也隨之而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