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師其實有三種,講師型、作者型、個案型。講師型,就是以講課、做培訓為主;寫作型咨詢師,會把時間大部分花在寫文章上;個案型咨詢師,相對而言,大部分時間都在做個案。
現在網絡上看到的這三種類型的咨詢師,都會把自己稱為咨詢師,也可能會寫自己是臨床咨詢師。我是一個個案型的、實戰型咨詢師,從我個人內心的情感傾向來講,我不認為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寫作上的咨詢師,可以被稱為咨詢師,TA可以是一個心理作家、一個心理科普工作者。
很多新入行的咨詢師,比較向往做一個講師型的咨詢師,因為覺得講師型的咨詢師、包括寫作型的咨詢師,在現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可能處于一個有利的位置,能更好地宣傳自己。而一個個案咨詢師,其實每天面對的就是一個又一個的來訪,很多實戰型的、個案型的咨詢師,把大部分時間投入到做個案上,在社會上反而是不為人知的,很難在網絡上找到。除非在一些比較固定的平臺上、機構里,專門去尋找能找得到,但凡在網絡上看到的,大部分不是講師型的、就是寫作型的咨詢師。
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看,我覺得這是三個不同的領域。作為一個新手咨詢師,一個新入行的一個心理工作者,如果你想成為一個個案型的咨詢師,可能需要把大部分的時間用來學習、做體驗、被督導。如果你想成為一個講師型的咨詢師,你可能需要整理所學過的各種各樣的理論、寫教義、整理課程、備課,然后去輸出。
這三種類型的咨詢師,雖然都叫做心理咨詢師,但在我看來,其實有本質的不同。我們每個人的精力、時間都是有限的,你把精力和時間放在哪里,可能你的身份角色、定位就是哪個。有人說,有沒有三個領域都做得很好的,答案是有,但確實非常非常少。
當然還有一些這個領域的老前輩們,可能在TA人生的前半段,就是職業的初期或中期,TA都處在一種做個案、做實戰的過程里,把大部分時間用來做個案咨詢。然后等年齡大一些,TA就開始教學講課、寫作寫文章、出書;但這是TA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一定的資歷,也許能把這三個同時做得非常好。
也許像我們,或者更年輕一點的咨詢師,如果想把這三個領域同時做好,既能寫、又能講、還能做,我覺得是很困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確實是精力時間有限,你在哪個地方放的時間和精力多,你才更可能把哪個做好。
個案咨詢師,跟其他兩個類型的咨詢師,其實有一個非常大的差別,就是在狀態上的不同。一個常年做個案的咨詢師,是非常能沉得下來的,因為他更關注感受、關系;而一個講師型或寫作型的咨詢師,可能更需要頭腦、理性、邏輯的一個參與的過程,更善于講、更善于輸出和表達。而在個案當中,一個咨詢師如果非常擅長輸出,非常擅長表達,或者你的表達已經成為向來訪者輸出觀點的一個過程,其實對咨詢來講是要不得的。
因為咨詢師不是要輸出觀點、給來訪者答案,而是讓TA自己去發現深層的價值觀,找到TA的答案。所以在狀態上,我們經常會說,一個個案咨詢師在日常生活里,看起來就有點喪喪的,TA不是一個整天興高采烈的狀態。為什么呢?因為其實對于個案咨詢師來講,TA是需要沉下來,不斷地去能感受對方、感受來訪、感受咨訪關系。
常年做個案的咨詢師,TA會在一個很深的地方,TA習慣于待在這里,那是和日常生活不太一樣的一個狀態。一個講師型、或者一個寫作型的咨詢師,擅長輸出、更擅長向對方傳達TA的觀點,那么在咨詢中,很可能會聽不見來訪在說什么,也有可能會無意識中,把自己的一些觀點強加給來訪,當然這只是一種從狀態上的推測。
其實我現在錄視頻,我也做了很長時間的心理建設。而當我再次面對來訪的時候,我還是需要去調整我的狀態,讓它到達一個咨詢狀態。所以咨詢狀態和一個講師講課的狀態、寫文章的狀態,其實是不同的,這一點我覺得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區別。
(陳珂含老師口述,心小愛編輯整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