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日軍突襲馬鞍山,獨腿神槍手王鳳麟槍槍斃敵、彈無虛發,還擊斃了一名日軍軍官和日軍參謀長。然而,很快狙擊步槍的子彈打光了,手槍也只剩下最后一顆子彈......
1935年,王鳳麟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加入工兵班學習爆破工程技術。
他是山東縱隊中爆破攻堅戰術的開創者,是我軍的“爆破先鋒”。
當時,他創辦了一個爆破技術培訓班,傳授爆破戰術與技術經驗,在部隊中廣泛傳播。
1942年2月,王鳳麟在萊蕪吉山戰役中英勇抗敵,右腿受傷,最終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
康復期間,王鳳麟被安排至馬鞍山靜養。
11月9日,一支由大約1000名日偽軍組成的隊伍,在漢奸唐云三的引領下,向馬鞍山發動了突襲。
彼時,山上守衛力量薄弱,僅有30余人。
其中多為傷病員、家屬及機械所工人,唯有王鳳麟及其數名警衛具備實戰經驗。
在武器裝備上,他們更是處于絕對劣勢。
除了王鳳麟手中的一把狙擊步槍外,其余8支均為簡陋的土槍,且每槍配備的子彈不過幾十發。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王鳳麟迅速集結所有能夠參戰的人員,決心與來犯之敵血戰到底。
但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在飛機、大炮以及輕重機槍的密集火力掩護下,對馬鞍山展開了猛烈攻勢。
日偽軍一度逼近主峰腳下,甚至有數十名日軍已經踏上了通往山頂的石階小徑。
關鍵時刻,王鳳麟憑借其手中的狙擊步槍,大顯神威。
第一槍便精準擊斃了一名揮舞著軍刀的日軍軍官,隨后更是槍槍斃敵,彈無虛發。
在他的帶領下,其他戰士也毫不畏懼,有的持槍射擊,有的利用周圍的山石進行反擊。
經過一整天激烈的戰斗,他們最終成功擊退了來犯的敵人。
或許是因為那支威力不凡的狙擊步槍,給日軍留下了深刻印象,讓他們誤以為馬鞍山上駐扎著主力部隊。
次日,日軍從博山、萊蕪兩地調集了大量增援。
6000名日偽軍以及8架飛機,再次對馬鞍山展開了瘋狂的攻勢。
在猛烈的空襲和炮火之下,山上的防御工事和房屋大多被摧毀。
面對如此險境,王鳳麟依舊保持著冷靜與鎮定,拄著拐杖用步槍射擊敵人。
戰斗持續到中午,馬鞍山陣地依然屹立不倒。
這時,日軍某部的參謀長親臨前線。
得知進攻受阻后,他大為震怒,拿起望遠鏡站在高處親自觀察戰況。
頭部已負傷的王鳳麟瞅準時機,扣動了扳機。
一聲槍響后,日軍參謀長應聲倒地,周圍的日軍都被這一幕嚇得目瞪口呆。
隨后,日軍變得更加瘋狂,一次次組織起更猛烈的進攻。
王鳳麟身邊的警衛員有的英勇犧牲,有的負傷倒地,而他自己也身中多彈,渾身是血。
他命令通信員小張,用綁腿編成繩子,從后山突圍出去向上級匯報情況。
小張淚流滿面,堅決不肯離開。
王鳳麟強忍淚水,嚴肅道:“這是命令!”
小張無奈,只能含淚告別王鳳麟,向后山跑去。
此時的馬鞍山上,王鳳麟依然帶領著傷員和家屬,頑強地阻擊著敵人的進攻。
狙擊步槍的子彈打光了,他就用身上僅剩的手槍繼續戰斗;
當手槍子彈只剩下最后一顆時,他干脆搬起石塊,用血肉之軀阻擋敵人的進攻。
正當王鳳麟準備搬起一塊大石頭投向敵人時,一顆子彈擊中了他的胸部。
此時,日偽軍已經沖上最高處的臺階,如瘋狗般撲了上來。
王鳳麟舉起那顆僅剩一顆子彈的手槍,對準自己的前額,毅然決然地扣動了扳機,壯烈殉國。
參考資料
氣壯山河戰日寇勇士血染馬鞍山——抗日英雄王鳳麟的戰斗人生.《中華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