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十一弟
去年八月份,位于上海徐匯區的斜土街道xh128D-07地塊掛牌出讓。
這塊地的前身,是一塊商業用地,原本規劃的是蓋辦公樓。
2021年,小米集團以15.5億的代價,拍下了這塊地,折合樓面價3.1萬/平米。
小米打算在此建設上海總部,但拿地后擱置了三年時間,一直沒能動工開發。
去年,小米把這塊地退還給了政府,重新調整規劃,從商辦用地改成了住宅用地。
地塊價值陡升,再次上架以后,引來開發商爭搶——
保利、華潤、中海與西安集團聯合體、宸嘉發展、越秀地產與象嶼地產聯合體、招商與徐匯城投聯合體、綠城。
經過七十二輪激烈鏖戰,觸及最高限價,轉入搖號環節。
最終,好運氣落到了綠城頭上,它以逾48億的代價,摘牌了這塊地。
折算下來,平均樓面價13.1萬/平米,一舉成為全國的單價地王。
上一塊全國單價地王,也是出自上海——
2016年,閩系開發商融信中國,與對手廝殺了426輪,以110億的天價,拍下了上海靜安區中興社區地塊。
溢價率139%,樓面價超過了10萬/平米。
時隔八年,綠城在上海一出手,打破了融信的地王紀錄。
這一輪樓市調整,最早一批倒下的,就是閩系房企。
他們的激進、高杠桿,付出了慘痛代價。
當年拍下上海地王的融信,結局已定,恐怕很難翻身了。
同一個位置,同一塊地,改了規劃,地價從15.5億竄到了48億,樓面價從3.1萬/平米,抬高到了13.1萬/平米。
一紙規劃,價值幾十億。
綠城光是拿地成本,就站上了13.1萬/平米,房價需要賣到多貴,才能配得上地王的段位。
它只用了八個月時間,就給出了答案。
這兩天,綠城·潮鳴東方取得了預售許可,總共120套豪宅,備案均價19.5萬/平米。
據說,這是上海批出的第二貴的新盤預售證,最貴的是翠湖天地六和,備案均價21萬/平米。
綠城·潮鳴東方,就是由斜土街道xh128D-07地塊開發而來。
在樓市最紅火的那些年,為了提高周轉速度,萬科提出過一個高周轉投資模式——
“5968”,也就是拿地5個月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8成,產品必須6成是住宅。
后來,蒙眼狂奔、追求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園,把萬科的高周轉模式發揚光大,讓整個公司從上到下,上緊了發條。
它提出了一個更瘋狂的高周轉模式——
“456”,即拿地后4個月開盤,5個月現金流回正,6個月再投資。
不過,當時碧桂園的“456”高周轉模式,主要在三四五線城市推行。
現在,綠城在一線城市,在地王項目上,也玩起了高周轉。
單價將近20萬的豪宅,拿地后八個月時間入市,絕對非常有效率了。
十一弟看了下,綠城·潮鳴東方取證入市的120套豪宅,戶型面積最小的275平米,戶型面積最大的585平米。
備案均價19.5萬/平米,但在定價策略上,不同的戶型和樓層,綠城拉開了很大的價格區間——
小戶型豪宅單價大約17.8萬/平米,總價將近4900萬;
大戶型豪宅單價超過26.3萬/平米,總價最貴的一套,需要1.54億。
綠城·潮鳴東方有6套頂層復式豪宅,總價都在一個小目標以上。
其他大多數戶型,單價在20萬/平米左右,總價需要五六千萬才能上車。
相比13.1萬/平米的樓面價,綠城開發出來的豪宅單價,均價賣到了19.5萬/平米,房價比地價貴了49%。
對綠城來說,綠城·潮鳴東方的利潤空間,相當可觀了。
這幾年,綠城的規模很大,在百強房企榜單上的排名越來越高,但就是賺錢越來越少。
去年,它的銷售額2768億,行業排名第三。
綠城的營業收入超過了1585億,最后到手的利潤,不到16億。
總部同樣位于杭州的濱江集團,去年銷售規模1116億,行業排名第九。
它的營業收入692億,還不到綠城的一半,但到手利潤超過25億。
去年,綠城開發業務的毛利率水平,已經下降至不足12%,盈利能力非常拉胯了。
上個月,實在忍不了的大股東中交集團,對綠城動刀了,清洗了核心管理層。
去年八月份,拍下斜土街道xh128D-07地塊時,綠城還是由張亞東為首的職業經理人牢牢掌控著。
現在,等到綠城·潮鳴東方入市時,張亞東已經從一把手的位置上被拿掉了,中交集團換上了自己人。
八個月時間,物是人非——
這塊地王的主人,還是綠城,但卻不是幾個月前的那個綠城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