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油燈下的夢
文/劉旭
小時候我最喜歡的是冬天,冬天是農民的農閑時節,父親終于有了大把的時間可以講故事了。陜北的冬天非常冷,太陽一下山人們就窩在窯洞里不想出門了,外面實在太冷了,小北風嗖嗖地刮著,吹在臉上如刀割一樣疼。就連村子里喜歡瘋跑野奔的狗都蜷縮著身子臥著輕易不動了,在冷風中瑟瑟發抖。
外面滴水成冰,窯洞里卻溫暖如春。灶膛里柴禾燃燒得正旺,偶爾發出噼里啪啦的響聲,濺出零星的火星來。架在灶膛上的白鐵皮水壺里的水早已經沸騰了,滋滋地冒著水汽。一盞如豆的煤油燈下,母親刺啦啦地納著鞋底,父親手捧著一本書大聲地讀著,而我則雙手托著下巴趴在土炕上,依偎在父親的身邊靜靜地聽父親讀書。這是一幅溫馨的畫面,多年以后想起心中總是有一股暖流溫暖了我的身心。
父親雖然是一個農民,但他非常喜歡讀書,并且喜歡講故事。父親給我讀的第一本書是《楊家將》,一本《楊家將》父親讀了一個冬天,一本《楊家將》楊家一門忠烈的故事牽掛了我一個冬天。父親讀書的時候聲情并茂,當父親讀到楊家父子打敗敵軍時,父親的聲音是亢奮的,他的聲音越來越高,眉飛色舞,頭向后仰啊仰……當父親讀到《楊家將》中老將軍楊繼業被奸賊所害,至死不渝,一頭撞死在兩狼山時,父親的聲音是嘶啞的,聲音越來越低……我分明看見父親的眼中有淚花閃現。我聽得也是眼淚啪啪地往下掉。
我小時候父親給我讀了好多書,什么《隋唐演義》、《七俠五義》、《西游記》、《水滸傳》等等,是父親給我讀的書讓小小的我似懂非懂地知道了什么是俠,什么是義;什么是忠,什么奸;什么是善,什么是惡!
我的父親在我很小的時候就在我心里偷偷種下了一顆愛書、讀書的種子,直到以后那顆種子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我上學后已經不滿足父親給我讀書了,我自己找書看。書中有不認識的字我就查字典,書中有理解不了的地方,剛開始我就囫圇吞棗地讀,然后反復地讀,直到明白為止。八九十年代農村的書籍非常少,我把家中父親的藏書讀完了后,就到處借書看。只要知道村子里誰家有書,我就千方百計地借來看,有的人家不愿意借,我就一回借不到兩回,纏著人家借。再不行我就讓有書人家的孩子偷偷地拿出來讓我看,為了借到書我不惜用自己心愛的玩具給了有書人家的孩子來換書看,小時候我為了看書可是煞費苦心。
書,成了我的良師益友;成了我的伙伴、朋友。一日不讀書我渾身難受,好像丟了魂一樣。
上了中學后,我離開村子到鎮子上讀書了??上驳氖擎傋由嫌幸患倚氯A書店,我再也不要因為沒有書讀而苦惱了,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新華書店的書只可以在書店讀,要帶走必須每天出一角錢的租金。雖然只是一角錢,但那時候在我的眼中簡直就是天文數字,要知道我那時候在學校一個星期的伙食費才不到十元錢。沒有辦法只要一有時間我就泡在書店,有時候讀著讀著就忘記了時間,直到新華書店關門我才戀戀不舍地離開。
說起在書店讀書的日子還有一個小插曲,有一次我在書店讀書,走的時候忘記把書放下被書店的人當作偷書賊。羞愧的我好長時間沒臉去書店,最后還是沒有抵擋住書的誘惑厚著臉皮又去書店了。
書讀的多了手就癢癢,不知天高地厚地竟然寫起來。寫我的愛!我的恨!寫這紛紛擾擾人世間的花花草草、愛恨情仇。偶爾有小文發表,免不了呼朋喚友慶賀一番,在眾人的吹捧中就飄飄然。這些年下來,沒有成名成腕,但讀書寫作的樂趣帶給我精神上的享受是無法比擬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