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中華文促會 聊齋文化專委會
紀念蒲松齡先生誕辰385周年
系列文化活動隆重開幕
2025年5月11日,一個石榴花開紅勝火、風和日麗的明媚日子,淄博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紀念蒲松齡先生誕辰385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動在蒲松齡文博館隆重拉開了帷幕。
古樸典雅的蒲松齡文博館大紅燈籠隨風搖曳,高大的月季花在陽光下昂首怒放,嘉賓賢者云集,書畫滿墻飄香,一派紅火喜慶景象!
上午9時許,紀念蒲松齡先生誕辰385周年系列文化活動在山東淄博聊齋故里蒲松齡文博館正式拉開帷幕。
參加此次活動的領導有:淄博市原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長鄭峰;淄博市委原副秘書長市直機關辦公廳主任、中華文化促進會副主席兼秘書長劉峰;淄博市原文聯黨組書記、主席王東宏;中國陶瓷藝術大師、聊齋文化專委會顧問閻先公;原蒲松齡紀念館館長,淄博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長周雁翔;常務副會長蒲勝業;副會長張慶林、孫啟新,郝恩波,蒲偉業,李玉芳、李永華;副秘書長趙清廉、賈斌;淄川區有關老領導、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顧問郭黎明,嘉賓李長遠,企業家高緒中,淄川區老年書畫學會老干部書畫研究會剪紙藝術分會孫會梅,聊齋俚曲演唱者及有關文化嘉賓…。
活動會議由周雁翔會長主持。
周雁翔會長首先回顧了自從開展紀念蒲松齡誕辰380周年系列活動至今五年以來的工作歷程,成績斐然、成果豐碩。不論是對蒲松齡的印學研究,還是《醒世姻緣傳》的作者歸屬論證,還有蒲松齡文博館的建設與開放,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填補了聊齋文化的三大空白,一是增加豐富了蒲氏家族文化的內涵擴大了聊齋文化的影響力,二是蒲松齡印章的研究打破了瓶頸,詮釋了蒲松齡印章的未解之謎,佐證了蒲松齡還是一位金石篆刻家的事實,三是以大量的事實考證了蒲松齡的另一部作品《醒世姻緣傳》實至名歸,這些珍貴的歷史資料、版本、文獻等都歸納進了蒲松齡文博館的《醒世姻緣傳》獨門展廳,這在全國還是首次第一家。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毋庸置疑的。這幾年大家都為之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這里特別要感謝勝業和偉業兩位的辛苦付出和鼎力支持,使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的活動能順利的開展。下一步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面臨換屆工作,要由年輕同志把弘揚發展聊齋文化的擔子接過去,仍然任重道遠,還是得繼續努力,才能使聊齋文化發展得更好。
隨后,對《醒世姻緣傳》的作者就是蒲松齡這一學術問題進行了專項研討論證。
張慶林先生首先進行了主題發言。張慶林先生對《醒世姻緣傳》作者的歸屬問題進行了專門學術研究,潛心數月,撰寫出數萬字的論證專著,來論證《醒世姻緣傳》作者就是蒲松齡的問題。本會會長論證文章發表后,在學術領域里引起強烈反響,論者眾多。此次張慶林先生做了《關于胡適“醒考”的邏輯及“商榷”》的發言,他從胡適研究“醒為蒲作”的邏輯問題,到所謂“家書問題”,及趙起杲傾盡家產將《聊齋志異》付梓成書的問題,以一系列事實論證,確定《醒世姻緣傳》非蒲松齡莫屬。張慶林先生妙語連珠,神采飛揚的發言給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周雁翔會長認為:蒲松齡所有的作品是血脈相通的,是一塊地里長出來的莊稼,水土一脈,基因是一樣的,這些根系與主干的問題不是枝枝葉葉的問題所能推翻和否定得了的。周雁翔認為:《醒世姻緣傳》的作者,不僅是蒲松齡,而且是蒲松齡晚年調動他所有的智慧與創作素材的集大成之代表之作。可惜我們認識的太晚了,大大影響了這部經典之作的傳播與弘揚,作為聊齋故里的家鄉人,重新認識蒲松齡和他的經典著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
蒲勝業先生作為蒲松齡的第十三代孫從蒲氏家學一脈和蒲松齡文獻記載及家族傳承等各個方面,對《醒世姻緣傳》的作者就是蒲松齡這一論點提出了有力的論據。他還對蒲松齡文博館的館藏布置及下一步的發展目標,提出了前瞻性的設計和構想,蒲氏后人的拳拳之心溢于言表。
劉峰代表淄博中華文化促進會主席岳長志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參加這次紀念蒲松齡誕辰385周年的慶祝活動很高興。紀念蒲松齡誕辰380周年的時候也參加了,這五年來成績很大,成果豐碩。巨大的建筑都是一石一木疊起來的,我們何不做這一石一木?《醒世姻緣傳》是夲地文化,現在研究成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值得祝賀。要繼續研究,站住腳,一定要論證好。聊齋文化比齊文化影響更大,更廣泛,要很好的把握住這一寶貴的文化寶藏。聊齋俚曲是聊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藝術瑰寶,要爭取走上更大更廣闊的舞臺。淄博中華文化促進會換屆是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繼續工作的動力,有新鮮血液加入進來,是聊齋文化長遠發展的需要。祝聊齋文化專業委會繼續取得新的成果。
鄭峰老部長,以文化學者的角度從聊齋文化長遠發展的高度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說,這幾年文促會做了佷多工作,取得了很顯著的成績,剛才劉峰講的很好,我完全贊同。淄博為文化大市,齊國故都,聊齋故里,聊齋文化的影響面很大,國外都知道聊齋文化,這個事情別人爭不去,是金飯碗,我們要在這方面多花功夫,做好工作。他對于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關于《醒世姻緣傳》作者論證所取得的學術成果表現祝賀。他說,對于作者的論證有爭議是好事,要在爭鳴中擴大影響,擴大知名度,不斷的向前發展。事情都是干出來的,下一步蒲松齡文博館的發展問題,一是自己建設,二基礎設施可以和村里結合,利用好各種資源來發展壯大自己。
王東宏、孫啟新、閻先公也對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幾年來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于開展的《醒世姻緣傳》作者的學術研究成果給予了肯定和支持,對聊齋文化的發展寄予厚望。
鄭峰向蒲松齡文博館贈送了自己的書法作品和國畫作品。他的書法作品大氣灑脫,國畫作品酣暢淋漓,贏得了大家的熱烈掌聲。蒲松齡文博館向鄭峰先生頒發了證書。
淄川區老領導、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顧問郭黎明先生向蒲松齡文博館捐獻了偉大領袖毛主席講述蒲松齡是真正的圣人的采訪重要歷史文獻,受到大家的熱烈歡迎。為此,聊齋文化專委會和蒲松齡文博館向郭黎明先生頒發了證書。
《醒世姻緣傳》關于作者蒲松齡的研討會,向蒲松齡文博館捐獻儀式結束后,與會的領導和嘉賓參覌了夲會柳泉書畫院院長王懷江、副院長李玉芳,聊齋印社蒲偉業和孫會梅四人的書畫印譜剪紙展。
參觀書畫展后繼而移步后院,在火紅燈籠映照的迴廊之下,大家又興致勃勃的觀看了本會聊齋藝術團紀念蒲松齡誕辰385周年的慶典文藝演出。聊齋藝術團團長郝恩波的一首聊齋俚曲《玉娥郎》,將人們的思緒帶向遠方,他那渾然天成的歌聲似乎穿透了時空,將遙遠的歷史與現實聯接起來.
付立英演唱的聊齋俚曲《銀鈕絲》、賈斌演唱的《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郭順利演唱的聊齋俚曲《呀呀油》,都引來觀眾的陣陣喝彩,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趙清廉與李秀蕓用葫蘆絲演奏的聊齋俚曲《呀呀油》,則是開創用葫蘆絲演奏聊齋俚曲之先河,將現代與傳統,將南方風格與北方曲韻完美的融合在一起,音調宛轉又不失雄渾,悠揚而不失大氣,若蒲松齡老先生天上有知,也該拈須微笑吧!最后郝恩波與愛人趙桂蘭的對唱《房四娘》更是珠聯璧合,相映生輝,宛如天籟,令人贊嘆!將演出推向了高潮
當大家步出演出區域時,都由衷的感嘆這次活動組織的內容豐富,組織嚴密、緊湊、效果好、成效大。這次系列文化活動由淄博中華文化促進會聊齋文化專業委員會和蒲松齡文博館主辦,山東聊齋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承辦,淄川區寨里鎮黨委、鎮政府,淄博聊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給予了大力支持。
眾人拾柴火焰高!聊齋文化的發展會更好.
此次活動后,還將有紀念蒲松齡誕辰385周年的系列文化活動陸續展開。相信大家會看到一場聊齋文化的盛宴!看到聊齋文化不一樣的煙火.
聊齋姻緣說醒世,
筆尖霹靂揭畫皮。
偉人何因稱圣人?
莫言刀郎續真諦。
記者:牧野
編審:新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