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西北哽
都快被人忘記的生物類似藥,又要火爆起來。
5月23日,百奧泰發(fā)布公告稱,自研的烏司奴單抗生物類似藥獲得FDA上市批準。雖然比同行晚了一些,可終于擠進了第一排。
烏司奴單抗的原研藥由強生開發(fā),是強生的“雙子星”之一,自免板塊第一引擎。2024年烏司奴單抗全球銷售額103.6億美元,妥妥的百億美元重磅單品。但這個品種在美國的專利2023年9月就到期了,安進率先推出生物類似藥。強生通過打官司,才阻撓了烏司奴單抗類似藥的上市速度。
可是,百億大品種又怎么會只有一人覬覦?
去年11月,三星生物的烏司奴單抗類似藥獲批;今年2月底,F(xiàn)DA一下批了三個,分別來自山德士、梯瓦和Biocon;3月份又批準了Celltrion公司的品種;百奧泰的類似藥和費森尤斯一道,都是5月底獲批的。
(2024全球藥品銷售TOP10,摘自米內網)
百奧泰靠生物類似藥起家,在2023年底時就已把貝伐珠單抗和托珠單抗這兩個品種送進了美國市場。但2024年,百奧泰的海外收入主要來自授權許可,實際產品銷售額可忽略不計。畢竟美國市場早就被別家占滿,想吃到份額并不容易。
烏司奴單抗就不一樣了,百奧泰和全球幾個大的仿制藥企幾乎同時起跑,前后差距不大。而且商業(yè)化啟動早,2021年百奧泰就把烏司奴單抗授權給了美國Hikma制藥,總里程碑費用1.3億美元,還有兩位數(shù)的凈利潤分成。
2024年,百奧泰營業(yè)收入總額也就7.43億元人民幣,虧損5億元。今年光是烏司奴單抗的里程碑費用,百奧泰就要大賺一筆。要是還能在103億美元的總市場中占上1%,百奧泰就直接原地起飛了。
當然,這太理想化。
生物類似藥都是要降價的。強生原研的烏司奴單抗45mg規(guī)格的,在美國每支賣19212美元。前面提到的Celltrion公司已經明確表示:自家的類似藥上市后,定價是原研藥的1.5折,也就是3000美元一支。
美國生物類似藥定價差不多都是原研的1.5折,幾乎是行業(yè)慣例,百奧泰也不能免俗。不過就算是3000美元一支,百奧泰也是賺大了。因為強生45mg規(guī)格的原研烏司奴單抗在中國的價格是
▌每支4015元人民幣
生物類似藥在美國到底能賣多少,這似乎是個玄學。IQVIA在去年做過一個統(tǒng)計:生物類似藥占整個生物藥市場的23%左右,但個體差異很大,貝伐珠單抗的類似藥占到總體市場的82%,雷珠單抗類似藥占到45%,阿達木單抗類似藥卻只占2%。
烏司奴單抗到底會如何,現(xiàn)在沒人能預判。強生后繼無藥,肯定不希望市場控制權旁落,百奧泰的逆襲之路不會那么順暢。
不過,烏司奴單抗只是開始。FDA最近對生物類似藥突然大轉變,這才是百奧泰的真正機會。
5月22日,百奧泰宣布終止正在開展的BAT3306-002研究。這是一項K藥生物類似藥和原研K藥的四期對照研究,已投入2.24億元。試驗終止,被外界解讀為重大利空。
其實這里面有故事。
(百奧泰近五年研發(fā)費用)
按以前的要求,生物類似藥上市前必須跟原研藥做對照研究,成功后能換到一個“可互換”的身份,在臨床使用時可完全替代原研藥。
“可互換”就好像中國的“一致性評價”一樣,表明質量超過普通仿制藥。
但是去年6月20日,F(xiàn)DA發(fā)布更新版的指南,不再強行要求生物類似藥做“可轉換”研究。去年11月份,就陸續(xù)有藥企接到FDA通知可不用再臨床了。有說法是,F(xiàn)DA認為大家都是生物類似藥,再分出個三六九等,反而會給臨床醫(yī)生用藥帶來混亂。
也就是說,百奧泰已經沒有必要再做K藥類似藥的對照研究。
▌這能省下不少錢
K藥貴為全球藥王,也有英雄遲暮的一天,2028年專利就要到期。百奧泰這么積極地在做四期對照臨床,必然是想和烏司奴單抗一樣,爭第一波流量。
而且,F(xiàn)DA審批思路的重大轉變會加快其他類似藥在美國上市的進程。百奧泰手里一把類似藥,市面上流行的要啥有啥,每個都有沖擊美國市場的潛力。今后市場大門敞開,上市難度減小,對包括百奧泰在內的生物類似藥生產企業(yè)都是重大利好。
特朗普再怎么降價,美國藥價還是比中國貴出五六倍。海那邊,永遠是中國biotech的夢想之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