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評書影史,有你更精彩
讀書,品詩,看電影
悟人生
我是威評書影史
01
《垂虹亭》
李定
一夢江湖三十年,青山隱隱水漫漫。
當時把酒誰人在,回首重來獨倚闌。
垂虹亭可以說是一座名亭。它始建于宋仁宗慶歷八年,為時任縣令李問所建。位于江蘇吳江縣松陵鎮的垂虹橋上,它說是一座別離之城。
因為很多名人也曾駐留此亭,比如說蘇東坡自杭州轉官密州時,曾與張先等人在此亭暢飲話別;王安石、劉過、米芾等都曾在此別離相送之人。
此詩作者李定和上述這些人都有交集,甚至淵源很深。在晚年時候,他也再次過垂虹亭,回首往事,一陣感慨,于是就寫下了這首詩。
詩詞大意: 人生如一場夢,恍若一瞬,三十年的江湖生涯已如過眼云煙,青春的年華早已隨風飄散。在這漫長的歲月里,山水相逢,也歷經無數的坎坷與磨難,那些曾經的艱辛與困苦,如今回憶起來,恍若隔世。 曾經,與眾多知己好友把酒言歡,共度風雨,等再次經臨此地,心中不禁涌起一股莫名的悲傷。那些曾經陪伴我走過風雨的人,如今又在何方?那些曾經的歡聲笑語,如今是否還在耳邊回響?只留下我一個人憑欄空惆悵。
02
相信很多人對這個李定是不熟悉的。但是要說北宋有名的“烏臺詩案”,可能人們對他就認識了。
正是因為他查找了蘇軾的過往作品,翻出了很多“誹謗朝廷”的證據,然后彈劾蘇軾,致使蘇軾入獄,并最終改變了蘇軾的人生。
沒辦法,他是“王安石變法”(熙寧變法)的堅定擁護者和執行者。自然是對反對者們要下狠手的,而這也是上位的重要捷徑。
不料,隨著哲宗即位后,司馬光復相,他的升勢也戛然而止,隨后被貶到了青州,再然后又移江寧、滁州。直到過世時,子皆布衣,變得寂寂無聞。
隨著晚景凄涼,他回首往事,才意識到年輕時候自以為走的是捷徑,但實際上卻是走了多么大的一條彎路。
和他一起操作彈劾蘇軾的同僚舒亶,境遇差不多,他也在晚年時候寫了一首自省詞作,感慨自己的年少輕狂:
背飛雙燕貼云寒,
獨向小樓東畔、倚闌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
雪滿長安道。
03
這也說明,人生路途上,腳踏實地有多重要。
在現代社會中,很多人也是一樣,都想著走捷徑,想著一步登天或者一夜暴富,他就沒想過概率性!如果能早點醒悟,人生又會是另一個樣子。
許多人總是癡迷于尋找捷徑,他們被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所迷惑,卻忽視了成功的背后隱藏著無數的努力和汗水。他們沒有意識到,成功的道路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和不斷努力。
這些人在追求快速成功的路上,很容易陷入一種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他們只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卻忽視了成功背后所需要付出的艱辛努力。他們沒有意識到,成功需要積累,需要不斷學習和成長。
短暫的輝煌蒙蔽了即將到來的極大隱患。
然而,如果能早點醒悟,認識到成功的道路需要踏實前行,人生又會是另一番景象。他們會更加珍惜每一個機會,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他們會明白,成功不是一時的輝煌,而是長久的積累和堅持。
因此,應該擺脫急功近利的思維模式,回歸到踏實的道路上來。應該珍惜每一個機會,努力學習,不斷成長。只有踏實前行,珍惜每一個機會,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取得真正的成功。
04
人生的道路上,捷徑并不總是存在的。有時候,必須在漫長的道路上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目標。當看到別人的成功時,不要只看到表面的光鮮亮麗,更要看到他們背后付出的汗水和努力。
成功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不斷地努力和積累。只有通過不斷地學習和成長,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很多困難和挑戰,但只要堅定自己的信念,不斷向前邁進,最終一定能夠到達成功的彼岸。
此外,也要學會珍惜當下。不要總是想著未來的成功,而忽略了眼前的美好。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值得去珍惜和感悟。只有真正地活在當下,才能更好地感受生命的美好和意義。
最后,我們要堅信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特長,只要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不斷努力和拼搏,就一定能夠創造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而不是像李定這樣,晚年經過垂虹亭,觸景生情,回首過往,最后只剩下“獨倚闌”,這樣的孤獨和寂寞,又有誰能懂?只能是暗自傷神。
喜歡就關注威評書影史吧,更多詩評、書評、影評,給您不一樣的感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