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認(rèn)為,中國最后的一位傳統(tǒng)的古典詩人是陳三立。
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他,但是應(yīng)該聽過他的爸爸和兒子的名字:他的爸爸是晚清湖南巡撫陳寶箴,他的兒子是“教授的教授”陳寅恪。
陳三立年輕的時候是和譚嗣同齊名的,是所謂“維新四公子”之一,一時俊杰也。
維新失敗后,陳寶箴被革職,“永不敘用”,陳三立亦蒙“招引奸邪”罪一并革職。
陳寶箴臨終時有遺囑,“陳氏后代當(dāng)做到六字:不治產(chǎn),不問政。”陳三立未敢有違,自號“神州袖手人”。
你看看,老子和兒子名氣太大了,中間的陳三立被遮掩了光輝。
其實(shí)陳三立在當(dāng)時名氣是很大的。民國時汪辟疆《光宣詩壇點(diǎn)將錄》,依水滸梁山排座次的方式,是將陳三立推上了第一把交椅的。
前面寫過龔自珍因為書法的問題科舉不順利,連累了進(jìn)翰林,陳三立也是如此。
他的書法古拙渾樸,凝練生澀。他因“楷法不中律,格于廷試,退而學(xué)書”,故三年后再次赴京才補(bǔ)中己丑科。但是他對自己的書法很有自信,說自己“書法第一,文章第二,詩為第三”。
1942年,泰戈爾訪華,在西湖之畔特地拜晤了陳三立先生。泰戈爾以印度詩壇代表的身份,送上一部自己的詩集,希望陳三立也同樣回贈。不料陳未予回贈,說自己不敢代表中國。
高觀亭春望
陳三立
腳底花明江漢春,樓船去盡水鱗鱗。
憑欄一片風(fēng)云氣,來作神州袖手人。
這首詩是40歲的陳三立在武昌時寫的,其時張之洞任湖廣總督,其幕府人才彬蔚鳴盛華中。陳三立在湖湘廣交英才,憑借武漢三鎮(zhèn)這個更大的平臺,進(jìn)一步獲交四方魁杰。
最有名的是自然是后兩句,是戊戌變法失敗后梁啟超寫《廣詩中八賢歌》,第四賢即陳三立:“義寧公子壯且醇,每翻陳語逾清新。嚙墨咽淚常苦辛,竟作神州袖手人。君昔贈余詩有‘憑欄一片風(fēng)云氣,來作神州袖手人’之句。”
這句子成為陳三立一生志節(jié)精神的寫照,人們?nèi)绱祟l繁地使用“神州袖手人”來描述陳三立。
其實(shí)這個“來作神州袖手人”都是牢騷激憤語,“袖手”不是逍遙自得,而是無可奈何的痛苦。
晚年的散原老人陳三立,以前清遺老自居,但拒絕羅振玉鄭孝胥拉攏去偽滿國追隨故主,而且和鄭斷交。
日寇全面侵華時陳三立已是85歲臥病在床的老人,當(dāng)聽到平津淪陷后,悲憤欲絕不再服藥,最后絕食五日,以死殉志。
你說,他到底是不是不關(guān)心國家的“袖手人”?
兩耕齋閑話:閑來喝茶,夢里拈花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