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法院建設
近期,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在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統籌指導下,對已上線的“8+2”要件指引和“4+11”證據指引等25項場景進行試用和反饋。試用期間,15名法官共使用知識指引場景315次、案件摘要場景19次。法官在體驗數字技術帶來的便利的同時,結合所辦理民事、商事和刑事等具體類案提出針對性意見,為后續技術完善提供了有益參考。
下面讓我們來聽聽這些法官們
在實際運用這些場景中的真實感受!
民事審判庭付琰:
知識指引類場景可以通過查看其他涉訴案件幫我找到無法聯系的當事人的有效聯系方式,提高案件送達效率。還可以詳細地列明案件審查重點,提示承辦人重要審查信息,能夠高效得出全案審查結論。以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由為例,知識指引共總結了15個審查重點,一一對照審查可以有效地避免疏漏。尤其是對沒有相關辦案經驗的承辦人,可以幫助其在短時間內建立審理思路,對提升案件審查效率很有幫助。當然,這個功能還可以進一步優化,例如目前只能識別“事故證明書”,而對同類性質的“事故認定書”無法識別,后續需要通過AI智能學習予以提升。
商事審判庭(互聯網案件審判庭)吳昉昱:
侵害商標權糾紛是一類適合要素式審理的案件,在全流程網上辦案系統推廣初期,我們曾笑稱“也許未來AI能幫助法官審理商標侵權案件”。沒想到,這一天來得比預想得還要早。在兩周的試用中,我發現數助辦案系統能夠梳理卷宗材料,提煉審查要點,并結合案件材料進行裁判推理,提高了庭前準備效率。期待未來還能結合庭審筆錄動態調整審查要件和推理思路,輔助生成部分裁判文書內容,這將大大加快案件的審理效率。
商事審判庭(互聯網案件審判庭)鮑陸文英:
在審理金融借款合同糾紛案件時使用了數助智審AI智能體,其中關聯案件畫像為承辦人審查可能存在的程序空轉、批量訴訟情況,了解關聯案件提供了極大便利,避免了因當事人隱瞞關聯案件給案件審理帶來的不利影響。知識指引功能對于類案的基本審查點作了提示,對于承辦人駕馭庭審起到查缺補漏的作用,期待類案要素功能進一步完善。
刑事審判庭莊云婧:
以盜竊罪知識指引場景為例,原本需要法官通過逐頁閱卷方能完成的管轄權、被告人主體情況等審查要點,在場景上線之后能夠借助AI輔助審查,有效提升了法官的辦案效率。同時,場景還能夠提醒法官對盜竊罪與關聯罪名的界分、犯罪金額的認定、是否累犯等需要關注的法律問題進行重點關注,有力保障辦案質量。與此同時,審判工作也能夠“反哺”AI,通過法官們對知識指引場景的使用以及對業務規則的改進,進一步提升算法的精確性,讓審判經驗幫助AI更具智慧。知識指引等新場景的建設是一次審判實踐與人工智能的高效互動,共同推動數字法院建設向新而行。
供稿 | 辦公室
責任編輯 | 阮韋涵
編輯 | 金文斌 謝錢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