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被“高效”推著奔跑的時代:手機不斷彈出催促的提示,日程表填滿了精確到分鐘的安排,社交媒體里充斥著“月入十萬”“極速逆襲”的傳奇。
效率似乎成了現代人的信仰,但這份信仰背后,卻藏著無數人的精神困境——失眠、焦慮、空虛、對自我價值的懷疑……
當效率的齒輪碾過心靈的土壤,我們該如何用療愈的力量,在狂風暴雨中種下一棵屬于自己的樹?
今天推薦六本好書,它們共同探討了普通人如何通過書籍、食物、行走、藝術或非主流生活方式,在瑣碎日常中構建精神自留地。
它們或聚焦個體與物的深度聯結,或記錄對抗異化的另類實踐,本質上皆是對“詩意棲居”的當代詮釋——在工具理性統治的世界里,重新認領生活的溫度與主動權。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我在書中小站片刻》
綠茶
這是綠茶老師最新的散文集,老師是個很有情懷的書評人、閱讀推廣人,曾創辦《綠茶書情》,之前來慢書房做過分享,讀過很多書,對于藏書和閱讀有很深的簡介。
這本書延續了閱讀和書人書事的探討,分為書砦、書房、書榜和書友四個部分,記錄了作者作為"職業讀書人"的日常閱讀生活。
上款(to簽)or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誰來決定吃什么》
陳宇慧
陳宇慧是著名美食作家,喜歡逛菜市場和做飯,寫了十多年菜譜,出版過四本菜譜書,不過今天這本并不是食譜,而是以食物線索的隨筆集,探討各地文化、社會和生活的關系,讀著讀著還容易引發鄉愁,原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說的就是食物的鄉愁啊。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一個人的人生未爆彈》
朱德庸
朱德庸應該是最著名的華人幽默漫畫大師了吧,早年以《雙響炮》《澀女郎》等漫畫作品走紅,一度還改編成影視劇,但再后來好像沒怎么看到新作品了,今天推的這本是他近二十年唯一非四格形式的漫畫書,這次不再諷刺幽默,而是聚焦于現代人的各種焦慮,有關上班、婚戀、孤獨……在黑白線條與戲謔對話間化作“I人精神圖鑒”,既有辛辣諷刺(如“躺平是被世界碾平”),亦有溫柔救贖。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羅新
羅新老師,大名鼎鼎的北大魏晉南北朝史教授,那部《黑氈上的北魏皇帝》看得人心生佩服,后來的《從大都到上都》掀起了行走寫作風潮,被譽為“用腳丈量歷史”的學者。
這一回,羅新老師到了中亞、歐洲、美洲等地區考察,這本書就是他的異域行腳筆記——在撒馬爾罕紙坊、復活節島巨石、伊朗椰棗林間尋覓文明褶皺。考據與詩意交織:既解謎“怛羅斯戰俘如何推動造紙術西傳”,亦感懷“廢墟中細碎的往事如荒草滋長”,為宏大歷史注入血肉溫度。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東京本屋》
吉井忍
《東京本屋》是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書店札記,吉井忍是個純正的日本人,但她一直用中文寫作,之前《東京八平米》和《四季便當》深受大家喜愛。
這本書介紹了東京的書店文化,"本屋"是日語中對書店的親切稱呼,書中她探訪了東京多家特色書店,如COW BOOKS、今野書店等,并采訪了書店經營者,真是對書店滿滿的愛,作為書店人特別喜歡這本書。
簽名本·點擊圖片可購買
《格外的活法》
吉井忍
繼《東京八平米》后,吉井忍又一次關注社會邊緣群體。
她歷時七年,采訪日本各行各業普通人的記錄,探訪12種主流秩序外的"格外活法"。
書中采訪了 白天收垃圾夜間講脫口秀的瀧澤秀一(“垃圾是被拋棄的人生”)、為百年后建筑手削橡木榫卯的岡啟輔、 市場里的二手書店店主等不同職業的人物,原來主流秩序之外有那么多生命的選擇。
她追問“效率至上時代,緩慢與笨拙何以成為反抗”。
點擊圖片即可入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