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官總覽——趙壽山
申明:本文資料搜集整理編寫不易,謝絕轉(zhuǎn)載。
趙壽山(1894—1965)
生于1894年12月17日(清光緒二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陜西鄠縣(現(xiàn)戶縣)人,原名趙生齡,字杜亭。陜西陸軍測量學校第二期尋常科、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畢業(yè)。官號:355。
1912年9月考入陜西陸軍測量學校第二期尋常科學習。
1914年9月測量學校畢業(yè)后派任陜西陸軍測量局(局長雷龍錫)測量員。
1918年9月派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部(總司令于右任)一等科員。
1920年4月派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馮玉祥)上尉參謀官。
1921年8月5日所部擴編為第11師(師長馮玉祥),升任少校二等參謀官。
1922年10月調(diào)任陸軍檢閱使署(檢閱使馮玉祥)少校參謀兼學兵團(兼團長馮玉祥)地形教官。
1924年7月辭職前往陜北,旋派任陜北鎮(zhèn)守使署(鎮(zhèn)守使井岳秀)暫編步兵第2團(團長李子高)教導隊(兼隊長孫蔚如)第2排上尉排長兼軍事學教官。
1925年2月教導隊擴編為教導營(兼營長孫蔚如),升任第2隊少校隊長兼軍事學教官。8月所部改稱國民軍第3軍第3師(師長楊虎城)教導營,升任中校營長。
1926年4月16日第3師改稱陜西陸軍第3師(師長楊虎城),調(diào)任第2游擊支隊(司令孫蔚如)第2營中校營長。
1927年1月26日陜3師擴編為國民軍聯(lián)軍第10路(總指揮楊虎城),升任補充團二等一級團長。4月20日所部改稱國民革命軍第2集團軍第10路(總指揮楊虎城)補充團,仍任二等一級團長。6月12日所部改稱第2集團軍第10軍(軍長楊虎誠)補充團,仍任二等一級團長。
1928年2月29日改任第2集團軍第10軍補充團上校團長。
1929年1月9日所部改編為第2集團軍暫編第21師(師長楊虎城)步兵第3旅(旅長孫蔚如)步兵第7團,仍任上校團長。6月24日所部改稱新編第14師(師長楊虎城)步兵第3旅(旅長孫蔚如)步兵第7團,仍任上校團長。
1930年2月8日所部改稱第17師(師長楊虎城)步兵第51旅(旅長孫蔚如)步兵第7團,仍任上校團長。10月29日升任第17師(師長孫蔚如)步兵第51旅少將旅長。
1936年2月3日敘任陸軍少將。11月12日獲頒四等云麾勛章。
1937年5月5日升任第17師中將師長。
1938年6月16日晉任陸軍中將。6月21日升任第38軍中將軍長。
1939年10月1日兼任中央訓練團第1大隊(兼大隊長郜子舉)大隊附,入黨政訓練班第四期受訓。10月31日結(jié)業(yè),免去大隊附兼職。
1944年1月9日兼任中央訓練團第2大隊大隊長,入黨政訓練班第二十九期受訓。1月30日結(jié)業(yè),免去大隊長兼職。2月10日調(diào)升第3集團軍中將總司令。10月帶職入陸軍大學將官班甲級第一期學習。
1945年1月陸大畢業(yè)后仍任原職。10月10日獲頒忠勤勛章。
1946年5月5日獲頒勝利勛章。8月5日所部裁撤后閑居蘭州。11月起輾轉(zhuǎn)南京、上海、天津、北平、天津聯(lián)系地下黨組織計劃進入解放區(qū)。
1947年3月5日在進入靜海解放區(qū),隨后前往延安。7月6日通電宣告起義。
1948年2月6日派任西北野戰(zhàn)軍第二副司令員。
1949年2月1日所部改稱第一野戰(zhàn)軍,仍任第二副司令員。5月16日兼任西安軍事管制委員會副主任。9月當選全國政協(xié)委員。
1950年1月1日調(diào)任青海省人民政府主席。1月19日兼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
1952年11月15日調(diào)任陜西省人民政府省長。
1955年9月23日獲頒一級解放勛章。
1959年4月兼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常務(wù)委員。7月辭去省長職務(wù)。
1965年6月20日在北京病逝。著有《自傳》、《與蔣介石二十年的斗爭史》。
— 本文完 —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