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通訊員 萬靜雅 張杰 葉寶婷
為深入探索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產業創新路徑,提升青年學子服務基層的實踐能力,6月25日至26日,華中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鴻鵠實踐隊鄖西分隊走進田間地頭、養殖基地,圍繞生態農業轉型、綠色科技賦能、特色產業發展等主題開展實踐調研,挖掘鄉村產業創新的活力與潛力。
實踐隊首站來到湖北口回族鄉,聚焦當地“種植-養殖-生態循環”的產業創新模式。隊員們深入調研節水灌溉、有機肥使用等現代農業技術的應用情況,詳細了解牛羊糞污資源化利用和綠色飼料配比等創新經驗。村民們分享“生態種養既降本又增收”的真實案例,讓隊員們看到了傳統農業向綠色高效轉型的巨大空間。
沙溝村探索鄉村治理與產業發展的創新結合,推行“三化兩分法”垃圾分類體系,通過“積分超市”和“積分賬臺”等激勵機制,不僅改善了村容村貌,還將環保行為轉化為經濟收益,激發了村民參與鄉村建設的積極性。這種將生態治理與產業發展相結合的創新模式為鄉村產業多元化發展開辟了新思路。
香口鄉的蔬菜基地探索現代化物聯網技術在農業中的創新應用,通過精準調控溫濕度、光照等環境參數,實現了蔬菜產量和品質的雙提升,減少了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這種“科技+農業”的創新模式為當地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吸引了周邊鄉鎮的參與,形成區域聯動的產業創新發展新格局。
土門鎮上坪生態漁業基地將生態養殖與現代科技創新融合,通過構建循環養殖系統,實現了廢水零排放和廢棄物資源化,養殖的金魚和錦鯉憑借優良品質贏得了市場青睞。這一模式提升了漁業的經濟價值,為鄉村特色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示范。
通過此次實踐調研,鴻鵠實踐隊的隊員們深刻感受到鄉村產業創新的蓬勃活力。從生態農業的科技賦能,到垃圾分類與激勵措施的結合,再到特色漁業的循環發展,鄖西縣以創新為驅動戰略,探索出了一條產業興、鄉村美、農民富的發展之路。隊員們表示,將以此次實踐為契機,繼續發揮專業優勢,為鄉村振興貢獻青春智慧。
(來源:極目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