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現場》欄目
由濟寧市作家協會主辦
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黃發有 為《文學現場》欄目題詞
種口四村,心中永不磨滅的溫暖角落
□曹紹軍
記憶深處,微山縣彭口閘公社的種口四村,是我無可替代的精神家園。漫長的童年時光在姥爺姥姥家度過,那里是我的夢幻樂園,珍藏著數不清的寶貴記憶。悠悠古運河的傳說在此沉淀,村人勤勞、善良、互助、和睦的美好印記,更是深深鐫刻心底,成為我心中永不磨滅的溫暖角落。
上世紀六十年代,種口四村安臥于古運河(泇河)南岸堤壩上,如一位沉靜長者,默觀歲月流轉。村中約一千七百余人,人杰地靈。這里隔絕塵囂,唯有令人心安的寧靜。漫步村中,泇河遺址赫然在目——幾十米高寬的堤壩,宛如沉睡巨龍,低語著往昔滄桑;不遠處,便是拔地而起的泇河沙山。
村西的泇河沙山,在廣袤平原上巍然聳立。山體連綿起伏,似大自然揮毫潑墨的雄渾畫卷。陽光灑落,金輝閃耀,宛若為群山加冕。高聳的沙山緊緊環抱。清晨時分,云霧繚繞其間,平添幾分神秘,遠望如入仙境。其磅礴身姿與平坦四野形成強烈反差,令人心生敬畏,感念先輩留下的這份厚重饋贈。
姥姥家安在十字河東岸,河西是西萬村,連接兩岸的是一座古樸的石橋。這橋雖經風雨,卻承載著兩岸村民的往來情誼。只是它有個局限:唯有十字河水淺時方可通行。枯水時節,石橋便熱鬧起來,挑擔牽娃的村民往來穿梭,繪就質樸的鄉村圖景。一旦河水上漲,石橋便沒入水中,兩岸交流也隨之阻隔。
姥姥家的日子,至今清晰如昨。那時交通閉塞,村里不通電,村民過著“種地靠耕牛,出門靠腿走,吃面靠磨碾,點燈靠煤油”的原生態生活。日子雖清簡,但古運河與微山湖如同無盡的寶藏。人們常年在此捕魚捉蝦、踩蓮挖藕。粼粼波光映照著他們忙碌而滿足的身影,生活的希望就在這片水域中收獲,不覺其苦,反得其樂。
在母親的姊妹中,我是第一個出生的男孩。因大舅早逝,二舅終身未娶,我自呱呱墜地,便成了姥姥家的心尖寶貝。三歲來到姥姥家,夜晚總在姥姥溫暖的懷抱中酣睡,家中所有好吃的都緊著我。我如同被精心呵護的幼苗,沐浴著一大家人無微不至的關愛。
七歲那年,去大叔伯舅家幫忙拉風箱做飯。往灶膛添煤時,煤塊突然爆燃,一塊火星猛地蹦到我左眼邊,擦破了皮。當時未在意,誰知一周后,左眼感染腫起大包。姥姥心急火燎地帶我去彭口閘衛生院。醫生種衍文檢查后神色凝重:“必須盡快手術,否則傷眼。”姥姥聞言,臉色霎時慘白。
翌日,姥姥召集父親、母親、舅舅們和妗子們到場。手術時,眾人按胳膊的按胳膊,扶頭的扶頭,種衍文醫生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為我動刀。鉆心的疼痛讓我哭喊不止,醫生緊張地叮囑莫哭,怕淚水流入傷口再致感染。萬幸手術成功,半月后,左眼痊愈。
自從我眼傷,二舅日日找大叔伯妗子理論,怒不可遏,罵得她只好天天來向姥姥賠罪。而姥姥,則每日雷打不動給我煮兩個雞蛋,變著花樣做我最愛的肉燉小白菜粉條,為我傷眼的康復打下了堅實根基。
姥姥家鄉的黃沙土地,最是滋養瓜果。西瓜、甜瓜、脆瓜……應有盡有。每當瓜果飄香,生產隊分瓜到戶,家家都盼著賣瓜換錢。可分到姥姥家的瓜,無論多金貴,只要我想吃,她便舍不得賣,總把最甜最好的留給我。
我是吃著種口四村的百家飯長大的。六七十年代,家家窮困,住土墻茅屋,啃地瓜煎餅。每逢叔伯舅們成婚,我總是筵席上第一個被安排落座的孩子。舅舅們幫鄰舍蓋房,我總像小尾巴跟著去,人們一見便熱情招呼:“快給小曹孩拿吃的喝的!”幼時記憶中,姥爺家屋后便是泇河。吃飯時,姥爺總是一邊吃,一邊給我講泇河的往事:“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開泇河,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筑壩。那堤壩啊,是人們一筐筐沙土肩挑背扛壘起來的,幾十米高寬,綿延十里呢……”姥爺的話語仿佛有魔力,讓我眼前浮現出先輩們揮汗如雨的景象。那高高的沙土堤壩,每到春天,我都迫不及待跑上去挖野菜,小心翼翼移栽幾株小桃樹,像是與春天訂下美好的約。
七十年代初,一場災難猝然降臨。十字河決口,河水如猛獸般向西萬村奔涌。人們佇立岸邊,眼睜睜看著洪水吞噬家園,眼中滿是痛楚與無奈,那情景至今想來仍揪心不已。
悠悠歲月,白駒過隙。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種口四村也歷經滄桑巨變。昔日巍峨的泇河堤壩已夷為平地,104國道如黑色緞帶在村南蜿蜒。十字河得以改造,昔日的石橋已化身宏偉的十字河大橋,飛架于104國道之上。大橋寬闊平坦,車流不息,不僅暢通了兩岸,更注入了新的活力。村中家家戶戶蓋起了漂亮的二層小樓,紅墻碧瓦映照著富足的光景。人們過上了昔日不敢想的小康生活。
然而,光陰流轉,舅舅們相繼離世。但種口四村銘刻于我心底的美好印記,如同不滅的星辰,永遠在我靈魂深處閃耀著溫暖的光芒,成為終生難忘的歸依。
簡 介
作者:曹紹軍
曹紹軍,山東微山人,中共黨員,軍人出人,現定居遼寧省大連市。1981年10月入伍,曾任軍校學員、排長、副連長、股長、處長、副團長。2003年轉業到大連市機關工作。愛好寫作,多篇散文見諸報刊。
精彩呈現
【文學現場】李海杰 : 一杯小酒(外一首)
【文學現場】成岳:天使的秀發
【文學現場】百年頌歌--陳克群
《濟寧看點》法律顧問:山東舜翔(濟寧)律師事務所
法律問題請撥:13371211587(杜飛律師)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所發表內容、圖片、文字、字體等版權信息注明來源的,版權歸原出處所有,無法查證版權的或未注明出處的均來源于網絡搜集。如任何單位或個人認為其中的內容與圖文等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識產權,請在發現之日及時與本平臺(聯系方式QQ:1067959582)聯系,我們將在一時間刪除相關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