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網訊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周倩)近日,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大型企業設置較為嚴苛付款條件,損害中小企業合法權益的案件。該案的判決為正常履約的中小企業能夠及時獲得合同款項提供了有力保障,有效避免因大型企業濫用市場優勢地位或提供格式條款所導致的不公平交易。
據介紹,某建設公司是建筑行業的大型企業,某新材料公司是一家中小企業。雙方簽訂買賣合同,約定某建設公司向某新材料公司購買工程供應裝修輔料。
買賣合同簽訂后,某新材料公司依約履行了合同,并與某建設公司簽訂了《結算單》,但某建設公司僅支付了部分款項,故某新材料公司起訴要求其支付剩余貨款。某建設公司認為,根據雙方合同約定,案涉工程的發包方尚未向其付款,且某新材料公司尚有部分金額未開具發票,因此某建設公司當前無須付款。
法院經審理認為,買賣合同約定某建設公司在收到發包方向其支付貨款后方能向某新材料公司支付的內容,違反行政法規《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的強制性規定,應屬無效。此外,買賣合同雖然約定“付款前需先開具發票”,但支付貨款與開具發票是不同性質的合同義務,前者屬于主要義務,后者僅是附隨義務,二者不具有對等關系。某建設公司不得僅以賣方未開具發票為由拒付貨款。
最終,法院判決支持了某新材料公司要求某建設公司支付剩余貨款的訴訟請求。宣判后,雙方均未提起上訴,現一審判決已經生效。
法官表示,在建設工程、貨物采購等商事合作中,大企業常以“先開具發票后付款”“款項支付需待第三方回款方能結算”等條款約束中小企業。此類約定看似是交易管理,實則暗藏法律風險。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