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一個新聞:哈根達斯開始大力度關店。
偌大一個河南省只剩一家哈根達斯店了。
我的直覺是一眼假,又有人蹭流量吧。
好事兒大致去查了一下,發現好像是真的。
2024年1月,哈根達斯中國有466家店。
現在呢?
有人說現在還有三百多家,但現在他們的點單小程序里只剩260家了。
才一年多的時間就少了快一半?
哈根達斯的母公司叫General Mills,翻譯成中文叫通用磨坊。他們的股票在美股上市,每股股價2023年最高沖到90美元,之后一路下降,現在大概在53美元左右。
中國的份額占全球的一半,這也從資本市場的角度印證了哈根達斯中國的日子確實不好過。
為什么冰淇淋界的愛馬仕都賣不動了?
貴!
在肯德基麥當勞都拉下臉出了19.9套餐的今天,哈根達斯一小份經典款還要賣79塊,兩份“心花怒放”兩口就吃完那種最低也得138塊。
倔強。
那么以前呢,相對于以前的收入,以前的哈根達斯不是更貴嗎?
1996年,哈根達斯在上海開了第一家店,彼時月均收入500塊算不錯的了,一份經典款要賣25塊,小女生三四口就能吃完。相當于今天你月薪五千塊,花250塊買一小份雪糕去討好女朋友。
你現在覺得傻缺,但那時哈根達斯不還是很多人攢錢的目標之一嘛。
我上大學時計劃之一就是帶女朋友去哈根達斯店大吃一頓,敞開吃那種。
可惜等我攢夠錢時就分手了。
于是,
于是就帶下一個去了……
那以前大家都沒啥錢的時候為啥貴也愿意去呢?
重要原因之一是以前遍地舔狗。
哈根達斯經典廣告語是:愛她就請她吃哈根達斯。
好赤裸裸的定位啊,專門賺冤大頭的錢。
那時的哈根達斯簡直就是狗糧,舔狗的糧食。
哦不對,狗糧,狗是能吃到的,哈根達斯是舔狗買給別人吃的,自己未必能吃到多少。
而現在,男女居然對立了起來,別說哈根達斯了,土豆絲都不請,相親都恨不能AA……
在不婚不育的大風潮下,顯然哈根達斯也意識到了舔狗在覺醒,所以早早把定位改成了“寵自己”。
由“請她吃”,變成了“寵自己”。
企圖讓精致人群自己買單。
自己買單?
以前貴也買單是因為哈根達斯在“談戀愛”這個心理賬戶里,談戀愛花個幾百塊能接受,有時候一小碗冰淇淋的助攻都有可能提前本壘打,但純粹吃個冰淇淋這個心理賬戶也花幾百塊一般人無法接受。
所以,怎么可能有那么多人持續自己買單啊親,有人買單他(她)們會說這才是生活,人生就該如此,但讓他(她)們自己買單他(她)們會說自己不愛吃那個味,他(她)們會說DQ,麥旋風甚至2塊錢的蜜雪甜筒也不錯啊。
確實不錯啊。
我在想吃冰淇淋的時候會去麥當勞肯德基,圖個干凈。
哈根達斯能吃得起,我不吃是嫌丟人。
這是金融人的要強:貴一點能接受,但買到性價比差的東西會覺得丟人。
中國所有的消費行業都會被不婚不育不戀愛逐漸重構的。
“雪糕刺客”才刺了幾個月就自裁了,
電影院不改革,注定死路一條,之前基本盤是談戀愛看電影,帶孩子全家一起看電影,這些消減了,只能靠片子本身的質量了,而好片子才有幾部?
餐飲也得改,看中國的“一人食”店何時較大規模普及,
真有哪個大官人有大局觀,且真想為社會做點事,應盡快把注意力從刺激補貼結婚生孩子轉變到推進“公共精子庫、卵子庫”的建立……
因為,回不去了。
前幾天聽人講了一件事,說現在有人專門幫著制作假征信,就在某紅薯里攬客。
(聽來的,真假未知,列位權當聽故事了。)
做假征信干嘛,銀行一眼就識別了啊。
不是給銀行看的,是給“ATM機”看的。
人形ATM機。
我可不是針對女性,客戶男女都有,185小鮮肉也需要覓個有戀愛腦病的姐姐(多以80后為主)“幫”一下自己啊,所以先弄一個征信給哥哥或姐姐看,主動一點,可卸下對方防備。
等對方欲罷不能或把柄在握,再根據自己功力的深淺及對方“戀愛腦病”的輕重來決定是直接要一筆大的還是細水長流的要。
“結婚化債”,快形成產業鏈了。
翻翻鄰國歷史,不新鮮,都是人家玩剩下的。
而且,大量花式玩法咱們這還沒開始呢。
嘿嘿,愿你始終有現金流。
晚安,贊完再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