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婦女報全媒體記者 姚改改
手機上點一點,家政供需智能派接單,像在線打車一樣簡單、便捷!
這一生活好幫手軟件叫“臨里好家政”,是杭州市臨安區聚焦山區農村女性富余勞動力就業難,由臨安區商務局、婦聯牽頭搭建的數字化場景,旨在推動農村婦女“就業不出村、不出鎮”,構建“15分鐘家政服務圈”。自2023年平臺上線以來,已累計幫助6000余名農村婦女實現家門口就業,直接或間接帶動增收3000余萬元。
數字化“建圈” 線上線下齊發力
打開“臨里好家政”小程序,各式各樣的家政服務映入眼簾:保潔清洗、母嬰服務、銀齡住家、上門烹飪、洗衣洗鞋……22類大項共138項家政服務項目可供客戶選擇。
“在一體化應用平臺駕駛艙統領下,我們設置了‘當家政、找家政、知家政、評家政’四個子場景,又有消費者端、零工端和企業端三個端口,可實現線上實時派接單,大大提升了家政服務供需匹配度。”“臨里好家政”項目運營負責人、依樂享集團總經理邵春芽說。
一條數字紐帶,不僅打通了民生需求痛點,還將山區婦女與共同富裕連接在一起。
臨安有“山寶”,山茶、山筍、山核桃,農村勞動力主要勞作在春秋兩季。農閑時,找一份零工在“家門口”賺錢,成了不少婦女的念想。
清涼峰鎮的王美娟在完成山核桃采收后,通過“臨里好家政”平臺接單系統,干起了保潔。“現在工作時間靈活,每個月能增收3000多元,還不耽誤照顧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她喜滋滋地說。
對于那些有從事家政行業意愿、但無專業技能的山區婦女,線下服務站又發揮了作用。依托“區—鎮街—村社”三級婦聯組織,鎮級家政服務網點全覆蓋,就近提供招聘培訓、就業指導、權益保護等服務,實現了數字化場景可見可感。
規范化“強圈” 促進家政行業高質量發展
安心消費難、行業統一資信評定難……基于家政行業發展的難點,“臨里好家政”破難解難,以規范化促行業發展。
“您好,這是我的‘安心碼’。”上門先向客戶亮碼是“臨里好家政”家政從業者的職業素養。
平臺助力建設跨部門協同聯審機制,匯集發改、公安、人社等部門數據資源,形成區級靈活就業群體和家政機構信用信息數據庫,并與省市平臺互聯互通,通過多維度數據比對,自動化生成個人安心碼和機構信用報告,在線上晾曬信用分值,形成全鏈路的信用閉環,讓市民放心消費。
更重要的是,當地出臺《社區家政服務網點建設與運營規范》等地方技術性規范、實施杭州首個家政地方標準《家政服務數字化管理規范》等,從頂層設計上促進家政行業高質量發展。
除了行業標準化建設外,服務內容上的創新探索,也在不斷滿足人們的“小眾”需求。
“我要緊急出差一個星期,有喂貓的服務嗎?”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小美在“臨里好家政”發布了寵物喂養需求,不承想沒過多久便有人接單了。“太方便了!”小美說。
像這樣的“非標”服務在平臺上日漸豐富。“現在家廚上門服務成為流行趨勢,我們聯合多個部門開展鄉村廚娘培訓,發動廚娘們通過平臺接單,上門提供燒菜訂制服務。”臨安區婦聯工作人員帥瑞琦介紹,“今年廚娘培訓報名火爆,廚娘們把賦閑變賦能,將手藝變收益,以廚藝講好‘媽媽的味道’故事。”
品牌“破圈” 溢出效應顯現
一組數據展現了“臨里好家政”的可喜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當家政”入駐商戶450余家、家政服務人員近4500人;“找家政”累計瀏覽量達39.6萬人次;“知家政”發出信用預警152次;“評家政”整體服務滿意率達99.7%。
如今,平臺服務范圍已輻射至杭州建德、桐廬以及合肥蜀山區等地,帶富效果明顯的同時,產生了奇妙的異業融合,比如,家政與物業的融合。
物業管理連接著居民生活服務的“最后一公里”。“臨里好家政”與物業結合后,一方面,幫助物業向業主提供一些個性化服務,另一方面,提升了業主對物業的滿意度,也促使基礎物業費收繳率的提升。
“今年1月,在部分小區我們就收到了2025年70%的物業費,比往年提早了9個月。”浙江萬馬物業總經理馬偉良說。
眼下,為期一個月的臨安區第二屆家政節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臨里好家政”是重點“云展銷”平臺。預計將新增意向就業人員100余人、訂單環比增長100%,家政服務消費環比增長70%。
來源:中國婦女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