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居住著一個特殊的民族,之所以說他們特殊,是因為他們自稱乃漢族后裔,且以自己為漢人而感到驕傲。
陜西師范大學的教授王國杰,乃是研究東干人方面的權威。
王國杰
他認為從東干人的遷徙歷史中,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審視我國這個民族西北地區史。
哪怕不熟悉唐史的詩人,也都知道李白這個人,據說李白就出生在吉爾吉斯斯坦的托克馬克市。因此,很多人都說李白是一名外國人。
網圖
其實不然,在唐朝時期,這里就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屬于唐朝的邊疆地界。
據說李白一家因為得罪了武則天,而被流放到這一帶,后來隨著武周王朝的落幕,其隨父親又回到了故鄉四川青蓮鄉。
網圖
而據東干人自己的族譜記載,他們這個民族大規模遷徙則源自于晚清時期。
當時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為什么會有大批人口向這里遷徙呢?
東干人
意外的發現
當王國杰教授第一次抵達東干人的居住時,他就能說上一口流利的東干話。當地人十分不解,他從來沒有來過此地,怎么能如此快速地掌握自己的話語呢?
王教授說:“千千萬萬個陜西人都會說這種話,根本不用刻意去學。”
王國杰
的確如此,他們管“昨天”叫“夜個來”,管“辣椒”叫做“辣子”,把“水瓢”叫做“馬勺子”。
他們還堅持沿用清朝時期的一些稱呼,如繼續沿用“縣衙”和“京城”這些詞匯。
從這里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遷移到此地人必定與我國西北地區有著密切的聯系。
戴頭帕的東干女性在準備吉爾吉斯舉辦的薩馬刺繡節
來到這個地方后,還會發現這里到處都有漢族的影子,漢族要過的節日,這里也照樣一件不落,比如說過春節要貼對聯,他們在對聯當中表達對故鄉的深切懷念:
去國萬里情不改,離鄉百年語長存。
當地的飲食習慣幾乎和陜西如出一轍,陜西人好面食,能把面翻轉出千百種模樣。
可以為羊肉泡饃,可以為刀削面,也可以為拉面,還可以biangbiang面,各種類型的面條,還可以配上上百種不同的鹵菜,鹵菜之外,還有辣子、醋、蔥花等調味品。
網圖
總之,人這一生不到陜西好好享受一頓面食,一定會是一件特別遺憾的事情。
東干人同樣精通面食,且味道與陜西地區幾乎是如出一轍。
隔著遙遠的距離,兩地之間能有如此多的相同之處,已然能夠證明兩地的關系不一般。
奇怪的是東干人雖然因自己為漢族后裔而自豪,卻寧死也不愿回到自己的國土。
當王國杰教授到離開之際,他們甚至還問道:“左宗棠死了沒有?”
網圖
王教授去的時候新中國都建立五十年啦,怎么這里的人連這個消息都沒有得到。從這個事件里可以得知這個地方的信息相當閉塞。
年近七旬的東干老媽媽蘇比達向中新網記者展示當地政府為其頒發的各種獎章,這位“英雄母親”視勛章為至寶
王教授就好比誤入桃花源的那個人,而當地人則好比是躲避秦時戰亂的那幫人。
事實情況卻并不是如此,前者的比喻較為恰當,而后者的比喻卻不甚恰當。
因為他們不是躲避戰亂,而是為了躲避左宗棠。
王國杰
且看看他們對左宗棠的態度就知道啦!
在晚清時期,左宗棠是一位能和曾國藩齊名的人物,曾國藩稱贊其為“今之瑜、亮”,即當今社會的周瑜與諸葛亮。
左宗棠
此人曾平定太平天國起義,抬棺入西北,平定戰亂,乃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
當地卻對左宗棠的評價十分差,認為是其造成了他們今日之局面。
網圖
到底是怎么回事?左宗棠收復西北地區打得可是那些叛亂者,與這些普通的小民又有什么關系呢?
況且,這段歷史已經成為過去,他們為何還耿耿于懷?
網圖
歷史的淵源
事情還要從晚清時期說起,由于外國殖民者的入侵,國家內憂外患不斷,壓在老百姓頭上的負擔也越來越重。
此時,我們周邊的鄰居紛紛在打我們的主意,北方的沙俄,東邊的日本,他們都想趁機從中撈走一杯羹吃。
網圖
不過,彼時日本還沒有完全興起,他們正在進行一場名為明治維新的運動。
而沙俄因為靠近歐洲,已然崛起,他們早就垂涎我國西北和東北地區的土地。
為了奪取西北廣袤的地區,他們慫恿當地的阿古柏作亂。
網圖
按照我國古代社會的一般規律,一個朝代到了末代時期,各地的農民起義往往會風起云涌。
陜西地區也不例外,這個地方是賦稅大省,當時清政府要賠償外國大量的白銀,自然少不了從這個地方剝削。
網圖
于是,就出現了馬化龍與白彥虎作亂事件,如果他們作亂與太平天國運動一樣,不過是推翻晚清政府,以換天下一個清平世道。
按照歷史的定性,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公正的評價,雖然失敗了,但是好在其中蘊含著一些進步的成分。
網圖
可是他們還不如人家洪秀全,這兩人和阿古柏聯合到一起,妄圖分裂我中華大地。
他們的謀劃一旦實現,我們的疆域將一分為二,徹底失去西北地區戰略防御優勢。
阿古柏
左宗棠向慈禧力諫收復西北地區,李鴻章因為當時的關注點在日本,害怕東南沿海受到侵略,故而產生了與之不同的政見。
事實情況是當時的國庫的確緊張,顧了西邊,就很難兼顧到東邊,總得先緊著一頭來。
網圖
好在慈禧同意了左宗棠的請求,左宗棠倒也不負眾望,直接帶領打到與沙俄的交接地帶,直接收復了西北地區。
當時的戰爭打的非常慘烈,有一組數字可以證明,在戰爭開始之前,甘肅當地的人口為1946萬,戰爭結束后,人口僅剩下496萬。
網圖
可見在這場戰爭,無論是哪一方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幸運是我們贏了,沒有給沙俄以任何可乘之機。當地人非常崇拜左宗棠,紛紛修建左公祠,以示對左宗棠的紀念。
而左宗棠為了治理戈壁、荒漠,在行軍路途中種植的柳樹,也被當地人親切地稱呼為“左公柳”,由此可知,左宗棠在當地威望頗高。
這東干人自稱乃漢族后裔,怎過會憎恨這樣一位民族英雄呢?
想必個人已經猜到了他們的前身是那些人,他們就是曾經跟隨阿古柏的那些人。
這不過是我們民族的內部的矛盾,我們完全有機會解決,可是因為俄國人的加入,這個矛盾就完全不一樣啦!
網圖
他們今天之所以憎恨自己的故鄉,跟他們所接受的教育有關。
他們一方面借著歷史教育他們,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屬于那個國家的人,另一方面也不否認他們的民族,讓他們將民族與國家的概念區分開來。
東干人
當年,他們也是以同樣的套路來教育蒙古人,結果把蒙古人搞得丟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東干人因為生活在閉塞的地方,接受的信息大多來自于沙俄和后來的前蘇聯,而與我國聯系甚少,因此,當王國杰教授過去的時候,他們表現得非常吃驚。
2018年10月中亞及俄羅斯各地東干人代表匯聚哈國馬三奇鄉,共同慶祝東干人遷徙中亞140年。資料圖
但是他們非常開心老家能夠來人,他們稱呼其為“老舅家的人”,言外之意就是娘家人。
在90年代,即便前蘇聯內部遇到了很大的麻煩,但對他們的管控仍然很嚴。
網圖
當時東干著名的詩人薩里爾,渴望到陜西、甘肅一帶看看,竟然不被允許。
不知道當地的衙門在害怕什么,或許他們害怕自己在本土營造的某種說法被戳破吧!
中亞東干人分布示意圖。
至于他們為什么憎恨左宗棠,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是來自于教育的熏陶,就像我們為什么如此憎恨日本一樣,其對我們的民族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罰。
第二則是左宗棠當時的殺戮太大,這份傷痛因為教育已經留在了他們的血液里。
當然,也有人因為后者而苛責左宗棠,認為他當初不應該犯下這么大的殺戮。站在歷史的局外,無關痛癢地評價歷史,總是比局中人更為輕松自在。
試想一下,當時的左宗棠處在一個什么樣的時代,亂世用重刑,方能震懾叛賊。
東干人
白起為什么坑殺趙國四十萬軍隊?因為一旦放了他們,趙國不久后就會東山而起。戰國時期的司馬穰苴說了一句話:殺人而安人,殺人可也。
這句話的目的是以戰止戰,若是左宗棠對這些危害國家領土安全、殘害百姓之人心慈手軟,那不就等于給自己找麻煩嗎?
因此,左宗棠乃是當之無愧的民族英雄,至于東干人到底該何去何從,我相信歷史會給出答案,總不能因為白起殺過趙國人,今天邯鄲市的人就要憎恨咸陽城的人吧?
就一個民族內部的事宜而言,歷史是歷史,現在是現在,畢竟大家還是一家,一家人之間總是要和和睦睦,這才符合雙方祖先的渴望。
網圖
參考資料:
1.維普:《生活在中亞的東干人》——《中國穆斯林》CSSCI北大核心1999年第1期34-35,共2頁
2.維普:《跨國境遇下民族認同的討論——以“東干”和回族為個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CSSCI北大核心2009年第5期47-52,共6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