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車時代,國內的車企可以說是攜手共進,一起努力從外企的身上,搶到更多的“蛋糕”,結果現在新能源時代到來,國內的車企可以說是打得“頭破血流”。
曾經堪稱新能源汽車國內“龍頭”的比亞迪,現在也面臨各派“圍攻光明頂”的情況,以至于比亞迪的掌門人王傳福,就多次在大眾面前哽咽。
那比亞迪到底為何遭到“圍攻”?還有機會突圍出來嗎?
大家都知道,造車最怕的就是銷量上不去,特別是現在的新能源汽車,這個問題尤其明顯,畢竟不少人對于新能源汽車還是選擇觀望,而比亞迪卻在新能源汽車的領域中顯得十分不同。
根據現在的消息來看,比亞迪在2024年賣出了427萬輛左右的新能源汽車,這不僅僅是中國地區的銷量冠軍,還是全球的銷量冠軍。
這就很明顯和其他國內的車企拉開了明顯的差距,再加上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家都清楚,新能源汽車的數量,未來很可能是會越來越多的。
而燃油車雖然現在還是不少人買車的第一選擇,但隨著快充的出現,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不足的問題,現在也逐漸被補上了。
但比起其他國內的車企,比亞迪的技術明顯要強上不少,這就導致現在國內一些車企,被擠在了一個比較尷尬的位置。
要是主賣新能源,又干不過比亞迪,要是主賣燃油車,技術上還要比外企有些差距,大眾在買車時,依舊比較傾向購買外企的汽車。
當然要是這樣的情況只是短期存在,車企可能還會選擇等等就過去了,但很明顯這樣的市場狀況,根本就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變的。
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上的技術實在是太多了,有著很明顯的領先地位,消費者也會更傾向于購買比亞迪的汽車。
除此之外比亞迪還多次推出限時活動,將新能源的汽車售價再度下壓,這下國內的其他車企就更不好過了。
比亞迪能壓成本還賺錢,是因為自己有技術,但其他國內車企又無法跟著降價,消費者在看到能以更低的價格,購買的質量更好的車輛,那何樂而不為呢?
常壓油箱問題,可以說一直是圍繞在比亞迪身上的討論點之一,當時某車企在2023年舉報比亞迪用常壓油箱,無法達到環保的規定要求。
比亞迪對此回應道,自身技術是符合規定的,但比亞迪后續還是換裝了高壓油箱,這就讓后續的“口水戰”有了討論點,除了關于油箱的討論,還有一個傳言,現在可以說是很火,那就是所謂的“車圈恒大”。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突然出來了一股輿論的聲音,暗指比亞迪是“車圈恒大”,對此李云飛就出面辟謠。
表示這完全就是謠言,比亞迪比起其他同行,總負債并不高,像是豐田、大眾等其他車企,總負債已經過萬億規模了。
而比亞迪的負債,目前還不到6000億,可以說是很健康的財務狀況,隨后比亞迪還表示,自己接受同行相互的監督。
但要是惡意舉報,或者詆毀抹黑,采取這種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比亞迪也是會追究其法律責任的。
但無論怎么說,現在的比亞迪,已經遭到了“圍攻”,哪怕是高管已經多次聲明,但輿論的聲音依舊存在。
其實對于現在的狀況,比亞迪也是有不少的準備,比如在2024年11月,比亞迪就發出了一個聲明,要求供應商必須降價10%,這樣一來就能降低比亞迪的成本壓力。
不過打價格戰,一直都不是最好的選擇,很可能會出現“傷敵八百,自損一千”的情況,所以比亞迪能有這么高銷量的主要“護城河”,還是他們在技術上的優勢。
像是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以及在“三電技術”上的優勢,都讓購買新能源汽車的用戶,會更加傾向去選擇比亞迪的汽車。
并且比亞迪的全球化速度也是比較快的,在海外的汽車銷量也出現了明顯的增長,這無疑會分擔一些比亞迪在國內面對的風險。
當然這也不是說比亞迪就沒有劣勢的地方,比如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在一些車型中,因為沒有配備“天神之眼”,所以有用戶反饋表示響應時間長。
但無論怎么說,現在的比亞迪已經成為了我國新能源車企的“領頭羊”,要是因為國內這些爭議,最終導致比亞迪倒下,這無疑是國內汽車界的悲哀,希望未來比亞迪會越來越好吧。
最后屏幕前你怎么看待比亞迪被“圍攻”這件事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積極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