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奉城,熱浪滾滾,蟬鳴陣陣,走進朱墩村墩外的一處蝦塘,一派忙碌有序的豐收景象映入眼簾。
水面波光粼粼,羅氏沼蝦在水中歡快游動,工人們身著防水服,在齊腰深的蝦塘里穿梭,將捕撈上來的沼蝦仔細分揀。個頭大的蝦被迅速裝入充氧水箱,等待運往市場,那些小個頭的蝦,則被輕輕投回塘里,繼續生長。
不遠處,一輛冷鏈運輸車早已就位,蝦販們正核對收購數量和價格,稱重、記賬、轉賬,各項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這些剛捕撈的羅氏沼蝦,將直供大潤發等商超,24小時內就能端上市民餐桌。
這片蝦塘的主人名叫夏天。1977年出生的他,從大專畢業后曾一度迷茫,在深思熟慮后毅然投身水產養殖行業,在朱墩村開墾了80畝水塘開啟養蝦之路。從最初的養殖 “門外漢” 到如今的技術能手,夏天付出了無數心血。
今年正月初八,他在蝦塘投放120萬尾羅氏沼蝦苗,歷經4個多月的生長,第一批蝦已于6月初出售,眼下收獲的是第二批。
羅氏沼蝦對水土環境要求高,為保證蝦的品質,夏天為每個塘口配備葉輪式、水車式等組合增氧設備,確保水體溶氧充足,滿足羅氏沼蝦生長需求。每日投喂時,他通過耙鉤檢查塘口底泥剩余飼料,精準調控投喂量,確保蝦群始終處于 “八九成飽” 的健康狀態。
養蝦這事兒,最怕天氣搗亂。為抵御極端天氣,夏天在蝦塘上方覆蓋塑料薄膜。該薄膜具備防風、保溫等多重功能,不僅能在暴雨臺風天保護水體穩定,還可在寒冬防止水溫驟降,為羅氏沼蝦打造穩定適宜的生長環境。正是這種從蝦苗選育、水質管理到精準投喂的精細化管理,讓夏天的蝦塘實現了高產穩產。
羅氏沼蝦原產于東南亞,作為大型淡水蝦素有 “淡水蝦王” 之稱。“肉質緊實且富有彈性,嚼勁十足卻不會過于軟爛。” 夏天一邊指揮工人分揀,一邊展示剛捕撈的成蝦,蝦身呈青藍色,觸須修長,單只重量普遍在20克左右。“今年行情還行,6月收購價40塊錢一斤,這批一斤賣30塊。估摸著這邊兩個10畝的塘能賣個40萬元左右。”
據奉城鎮農業農村服務中心黨支部委員陸春明介紹,全鎮現有3100畝蝦塘,主要養殖羅氏沼蝦和白對蝦,豐收期從6月持續至11月。近年來,奉城鎮通過技術培訓、專家指導等方式,持續提升農戶養殖水平,加上今年出梅早,氣候適宜,預計蝦塘的產量比去年有所增長。
報送:季雨誕(奉城鎮)
編輯:夏陽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