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漲薪政策變成高管福利?
最低工資上漲真能改善生活嗎?
你會因漲薪政策更換工作嗎?
企業效益不好該不該強制漲薪?
政府推動企業漲工資的政策正式發力了。《關于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業制度的意見》核心是解決收入問題,重點在三個層面突破:國企改革薪酬體系、上市公司強化人才激勵、保障低收入群體。政策意圖很明確:企業賺錢能力提升,員工工資才有增長基礎。
改革先從關鍵崗位切入。過去部分國企存在的薪酬平均化問題將被打破。河北某能源集團試點利潤分紅制度后,中層績效差距擴大到三倍;廣東某技術企業完成研發目標后,按合同兌現團隊市場價15%的獎金。能力決定收入,企業效益才能突破。這種變化正輻射基層:北京某建筑國企因超額利潤,今年全員調薪幅度達8%,遠高于往年水平。
中長期激勵綁定核心人才。江蘇醫療器械企業推行項目分紅制,研發人員可按產品銷售額提成,有工程師單項目增收23萬元。深圳某上市公司實施員工持股計劃:個人出資10%購股,公司補貼90%,五年鎖定期。人才與企業形成利益共同體。浙江水泵廠車間工人組隊承包生產線后,效率提升收益的30%歸團隊,成熟技工月入兩萬元正在成為常態。
兜住1600萬低收入者的底線。山西調高最低工資170元,配合省級工資指導線(基準增幅6%)和配套減負政策。浙江直接補貼小微企業社保費,上海對聘用失業人員的企業每人補助8000元。政策組合拳降低企業漲薪負擔。上海某家政公司老板計算過:補貼覆蓋60%漲薪成本,給阿姨加薪到4000元后,訂單量反而上升30%。
經濟環境仍是現實挑戰。北京財產凈收入連續三年負增長,問題根源在于循環不暢:企業利潤薄不敢加薪,員工收入低不敢消費。政策設計的突破點很清晰:讓20%的骨干創造效益增量,帶動80%員工受益。重慶車企典型案例中,高管團隊實現新能源車量產拿超額利潤30%獎勵,工人按質量指標漲薪500元,周邊餐館營業額同步提升。
防止執行偏差的監管已就位。河北規定國企高管薪酬漲幅不得超過基層三倍,廣東將工資分配方案納入企業年審。東莞制造企業申請政府技改資金時,必須同步提交全員漲薪計劃。
綜合政策效果:機制設計值得肯定,落地成效還需觀察。北京快遞員反饋的單量增長帶動收入提升,證明市場機制仍是關鍵。如果單位尚未執行新政,勞動者可依據文件主張權益——白紙黑字的政策支持正當收入增長。
(信息來源:國務院文件及新京報、經濟觀察報公開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