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我們在上海較為熟悉的主要是住宅和商業更新
前者以“美麗家園”工程還有加裝電梯為主
后者有多個耳熟能詳的傳統商場都在密集整改中
比如徐家匯的太平洋百貨和六百百貨,還有南京西路的梅隴鎮廣場
到了今年,上海城市更新的重點轉向了更小的切口——樓宇經濟
這些滿足人們工作就業需求的商務中心,遍布東南西北,都頗具規模
上海部分商務中心示意圖,僅供參考
既有老牌的人民廣場、新天地、陸家嘴,也有各種新興商務區如北外灘、前灘、南濱江的崛起
不過在發展過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些問題,各大辦公樓的大修小補不斷
有換電梯、換空調、換鍋爐的,還有換外立面幕墻的,以及干脆從里到外“動大手術”的
正是看到了這些個體密集的自發行為,政府相關部門近期開始推動全市的辦公樓進入更新階段
率先挑選了10個試點單元,將在下半年進行更新方案的試驗
那么,上海今年的辦公樓更新,到底意味著什么呢?
01
10大試點單元都將如何改造
7月3日到5日,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示了其中6大商務單元的更新方案
包括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柏樹、五角場、真如、漕河涇還有蘇河灣
分布在閔行、虹口、楊浦、普陀、長寧和靜安幾個區,都在中環內
總的來看,6大單元加起來一共20.56平方公里,比黃浦區的總面積還要大
商務樓宇項目的總數足足超過200棟
當然,各自內部的不同級別商務樓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像老牌商務區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有27處甲級辦公樓,漕河涇也有15處
而大柏樹、蘇河灣屬于中環地帶的新興商務區
前者目前還沒有甲級辦公樓,更多的都是丙級,后者也只有3處
因此改造的方案各有側重,涉及提質、改造、重建還有退出轉型四種改造形式
虹橋強調“商務+社區”,打造“后街體驗環”;漕河涇瞄準“產業+居住”,推出“慢行系統”;大柏樹則定位為“園區+校園”,五角場主打“科教融合”,真如重點在“五大類生活配套”……
老牌的改造重點在內部的硬件方面,進行局部功能微調與空間活化
新興的從內到外發揮的空間更大,比如周圍街道配套也一起進行生態調整,營造更有活力的城區氛圍
最終的目標都是相同的,那就是讓工作、生活、休閑在片區內閉環,人們能夠更舒適、更便捷
接下來,其他4大單元的方案也將很快公布
分別是小陸家嘴、世博園區、大寧和虹橋商務區核心區,把浦東部分也囊括了進來
以小陸家嘴單元為例,存在地區功能單一、產城融合不足等問題,目標打造更為先進的國際一流金融城
02
已經落地的更新項目都有哪些不同
和整體房地產供求關系一樣,商辦現在也從增量時代邁入了存量時代
老舊辦公樓如何改造和再利用,成為當下非常重要的一項任務
而且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改造遠比新建更難
我們梳理了部分已經落地的案例,分別從以下幾種不同的方式出發
第一種就是最基本的內部物理空間的改造
陸家嘴商務單元的裕安大廈自費更換了電梯系統,盡管單次投入高達200多萬元
但節省了更多的電費,也擴大了電梯容量、提升了大樓的運行效率
附近的寶安大廈同樣計劃下半年更新冷凍機組
金穗大廈則是和龍湖龍智造合作,運用數字化設計手段
對結構、幕墻、精裝、智能化、水電、消防等進行了全方位更新,完成了一次徹頭徹尾的“變身”
金穗大廈辦公室前后改造對比圖,圖源龍湖龍智造
第二種是業態分布上的全面煥新
以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前幾年將虹橋天都作為第一個改造項目
抓住其軌交上蓋的通勤優勢和街面長達280米的特點,不斷調整業態組合、舉辦天山夜市等特色活動
改造后的虹橋天都:現所·創邑MIX
使其商辦整體出租率維持在85%以上
隨后又對巴黎春天天山店進行調整
一方面是外立面更時尚,另一方面還加入了當下最流行的二次元新業態,于今年3月重新開門營業
第三種是更為直接的功能轉型
比如由純租賃辦公,轉換成商場、酒店、長租公寓,還有親子和老年活動空間等功能
從而有序調節同一地段內的辦公樓供給規模,成功盤活存量資產
像上海江天大廈是一棟典型的90年代舊式辦公樓,已經很難滿足現代辦公需求,自帶的酒店入住率也不是很高
項目業主方經過深思熟慮,重新打造成了一棟專供企業內部使用的總部大樓
一躍成為世博濱江邊上全新的地標建筑
左為改造前的上海江天大廈 右為改造后的三航院企業總部大樓效果圖
最后,還有像濰坊新村這樣的街道辦也加入進來,不僅全面排查了整個街道范圍內的36棟商務樓
還組建了專門的智囊團,聘請規劃、建筑、能源等領域的高校和專業機構
專門為這些商務樓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這些都充分驗證了空置的寫字樓,也能重新激發自身活力
進而獲得更多發展的可能性
03
為什么此時此刻上海必須更新辦公樓
不得不承認,支撐起上海現代化發展的背后,是一座座林立的高樓大廈
作為全球最大的辦公樓市場,這個城市的高層樓宇已經多達1萬棟
據官方統計,截止去年三季度,光甲級寫字樓的存量就足足有1700萬平方米
更不用提很多板塊還在造樓蓋房,未來還有全新的樓宇源源不斷地入市
寫字樓總體上處于比較飽和的狀態,面臨巨大的招商壓力
第一個突出問題就是空置率
2023年以來連核心區老牌地段的寫字樓,也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租金下跌和空置情況
今年二季度,空置率最高的是虹橋開發區&古北,緊隨其后的新天地和竹園也都紛紛突破了20%大關
再來看此次部分試點單元的空置率,竟然有3個都超過了30%
真如一度最高接近50%,蘇河灣更是連續三個季度都高居不下
對它們這種非傳統的辦公區來說,更加凸顯出及時改造和調整自身定位的必要性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真如商務單元的辦公樓空置率在兩年多的時間里,有效控制下降了接近15%
這背后離不開央企中海的努力,打造的230米雙子塔不僅重新定義了板塊的天際線
也實打實地引進了不少企業,初步形成數字廣告和新質生產力兩大產業集群
以及環宇城商業、住宅大盤、人才公寓還有大劇院的配套落地,可以說是“半個真如中海造”
也帶動整個普陀在這兩年開始逆襲
第二個問題是辦公樓的老齡化嚴重,土地年限不足
陸家嘴和虹橋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樓宇多建造于1980和1990年代
黃浦核心區、虹口北外灘還有徐家匯也在1900年代末和本世紀初,集中開發了一批寫字樓
算起來這些樓都過了而立之年
設計過時、設備老化、停車位不足等問題都逐一浮現
加上我國規定商辦類土地最長使用年限為40年及50年,到期后如何續期還未出臺相關規定
圖源:仲量聯行
它們的土地剩余年限普遍不足15年,續期壓力迫在眉睫,面臨“功能過時—估值下降—改造乏力”的狀況
第三個問題則是產權分散,缺乏資金支持和政策指導等
很多辦公樓的產權業主較多,一旦涉及到關鍵的改造費用問題,就很難達成一致認可
寶安大廈有6萬平方米在大業主手里,還有3萬平方米分散在多個小業主中
讓大業主出錢有難度,小業主也無法通過相關方案
正因為看到了重重問題,這些辦公樓的環境和全市總體的營商環境密切相關
上海將樓宇更新納入了優化營商環境8.0行動方案的重要舉措之一
將在今年到2027年這三年的時間里,有序推進40到50個商務樓宇更新改造項目
目標讓全市的辦公樓格局更優化,甲乙丙三級結構比例更合理,甲級樓宇規模和品質進一步提升
每一棟辦公樓都能充分發揮出最大的價值
04
伴隨產業變遷和周邊人群結構調整,上海的寫字樓也開始進入新階段
讓我們看到上海這片充滿活力與創新的土地,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探索城市發展更新的新路徑
也因為有了這么多不一樣的寫字樓,百花齊放
大家不會再覺得只有在陸家嘴上班才是進入最尖端的行業
因為其他商務區、產業園、科技中心,都有著不同領域的頂級公司
通過寫字樓和企業、人才的多方奔赴,將辦公樓、商業、住宅和人文充分融合
才能切實提升工作和生活的日常體驗,也是一個城市的綜合競爭力所在,在“搶人大戰”中脫穎而出
以上為正文,來自遠山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168篇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