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丨網絡
美麗田園7月14日發布盈利預喜:收入和凈利增長近三成。
一連串亮眼的數字,似乎印證了這家醫美連鎖龍頭的“高景氣”邏輯。
然而,在消費復蘇節奏分化、行業監管趨嚴的當下,這份成績單更像是硬幣的兩面:一面是品牌勢能的兌現,一面是增長質量的追問。
“美麗”的底氣
從美麗田園盈利結構來看,收入端的強勁增長并非單純依賴客單價提升,而是門店網絡的快速擴張與單店模型的持續優化共同作用。
過去兩年,美麗田園在一二線城市加密布局的同時,下沉市場的滲透率也在提升。通過一二線城市"蜂窩式布局"和下沉市場"中心店+衛星店"的差異化策略實現區域覆蓋。
其核心競爭力在于可復制的單店盈利模型:數字化管理使新店爬坡期縮短至8個月,高毛利醫美項目占比提升至38%,供應鏈協同降低耗材成本4.2個百分點。
這種結構化優化使得27%的收入增長能撬動33%的凈利潤增長,展現出顯著的經營杠桿效應。
60%的高復購率背后是"數據-服務-金融"三位一體的運營體系:CRM系統通過28個客戶觸點實現精準營銷,預付費模式不僅貢獻了相當于凈利潤8%的利息收入,更形成客戶鎖定效應。
老帶新機制帶來30%的新客轉化,使獲客成本低于行業均值20%。這種模式創造了"會員資產→現金流→新店投資→更多會員"的增強回路,使企業具備內生造血能力。
利潤增長快于營收的核心在于三個杠桿:固定成本攤薄使人力占比從32%降至26%,供應鏈集采提升議價能力,客戶結構優化使VIP貢獻度達65%。
特別是光電類等高毛利項目占比提升,帶動整體毛利率突破60%。這種"成本優化+收入結構化升級"的組合拳,使企業經調整凈利潤率持續提升。
這種“擴張-鎖客-再擴張”的飛輪一旦轉動,便形成了區別于單體診所的競爭壁壘。
“美容院第一股”
從??谝婚g不足百平方米的美容院,到港交所“美容院第一股”,美麗田園30年的故事濃縮了創始人家庭、商業模式與資本節奏的三重變奏。
1993年,王莉把德國丹妮嘉產品線帶進???,開出第一家“美麗田園”,用“前店后?!蹦J脚囵B美容師,并用預付費會員制鎖定高凈值女性。
這套打法后來成為行業模板。2006年王莉病逝后,丈夫李陽放棄海南省國資系統副局級職位,全面接手。
理工科背景的李陽把連鎖門店做成“可復制的工業流程”:2011年推出醫美品牌“秀可兒”,2017年又孵化抗衰醫療品牌“研源”,用生活美容的海量會員為醫美導流,醫美的高毛利再反哺主品牌,形成“三美生態”。
2023 年1月16日,美麗田園在港交所掛牌,發行價19.32港元,募資凈額約3.9億港元。
上市前夜,李陽父女等6名一致行動人仍牢牢掌握55.8%股權,配合兩個員工持股平臺,既保持了家族色彩,又綁定了核心團隊。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2月,美麗田園上市前一個月,董事會閃電派息1.2億元。這一金額相當于2021年全年凈利潤的57%。加上2019-2021年的三次分紅,三年半里累計向股東“搬”走3.6億元,約占同期凈利潤的七成。
這一操作讓老股東提前“落袋為安”,卻也讓即將入場的二級市場投資者心生疑慮:上市募資3.9億港元,其中67% 明確寫著“用于擴張與并購”,但大股東們卻先拿走等量現金——到底是擴張缺錢,還是家族資金另有急用?
“五大灰犀牛”
在整體經濟放緩背景下,居民可支配收入下降,美容作為可選消費首當其沖受到沖擊。美麗田園收入結構中75%來自預收卡項,2023年末合約負債13.5 億元,相當于當年總收入的54%。
若宏觀繼續走弱,退卡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公司需即時返還現金約1,350 萬元;同時到店頻次下降將削弱攤銷速度,導致“收入確認延后、現金支出前置”的負向剪刀差,直接考驗流動性安全墊。
廣告法、UDI 溯源、GSP 檢查三大新規同步落地,連鎖機構需追加一次性 IT 與培訓投入300–500萬元。以公司現有170家直營+加盟門店測算,若30% 中小門店因現金流不足選擇關停,整體可營業面積將縮減8–10%,坪效下滑約5–7%。
過往三年公司因器械違規、宣傳夸大累計罰款及退賠6,000余萬元,監管趨嚴情形下,預計未來三年合規與退賠費用年均新增0.8–1.0 億元,直接壓縮2–3個百分點的凈利率。
高溢價收購帶來的商譽風險與財務壓力。美麗田園以3.5億元 收購奈瑞兒70%股權,對應估值5.165億元,新增商譽2.8億元。
此次收購附帶對賭協議,要求奈瑞兒2024-2026年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5億元,但奈瑞兒2022年單店凈利潤僅6.7萬元,遠低于美麗田園直營店100萬元的水平。若奈瑞兒無法完成業績承諾,可能導致商譽減值,直接影響公司利潤表。
更要命的是,美麗田園注冊醫生110人,占員工總數3%,大量服務由內部美療師完成。高客單價項目(均價 2.3萬元)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行業單案賠償中位數80–120萬元,并伴隨停業整頓7–30天。
以年服務30萬人次、行業事故率0.03% 估算,潛在年度賠償支出720–1,080萬元;疊加輿情導致的到店客流下滑5–10%,單店年收入可能損失50–100萬元,形成“賠償+收入”雙重損失函數。
如今流量成本越來越貴。抖音、小紅書獲客成本兩年復合增長25%,2024H1 公司銷售費用率已升至16.7%。
假設未來兩年流量成本繼續按15% 年增長,而客單價與轉化率不變,則每增加1億元營收需額外支出1,800–2,000萬元銷售費用,直接吞噬4–5個百分點的毛利率。
同時上游藥械廠商議價能力強(毛利率95%,若主要產品采購價上漲3–5%,公司醫美業務毛利率將從45%下滑至40% 以下,凈利率逼近盈虧平衡點,高增速模型被迫減速。
估值的十字路口
當前市場對美麗田園的估值邏輯,仍停留在“高成長賽道+龍頭溢價”的框架。但參照成熟醫美市場的經驗,連鎖機構的終極競爭壁壘并非規模,而是標準化服務與醫療安全的“信任溢價”。這意味著,未來的估值錨點將從“能開多少店”轉向“能留住多少人”。
短期來看,下沉市場的滲透紅利仍在,業績高增長具備可持續性;中長期則需觀察其能否通過數字化運營降低獲客成本,以及通過供應鏈整合提升耗材毛利率。若這兩點無法突破,當前的估值水平或已提前透支未來兩年的增長預期。
美麗田園的這份半年報預告,像一面鏡子,照出了醫美連鎖行業的集體困境:如何在規??癖寂c合規長跑之間找到平衡?
答案或許藏在細節里。當擴張速度開始讓位于單店盈利質量,當會員增長開始關聯復購深度而非充值金額,這家公司才能真正從“高增長”邁向“高價值”。否則,再華麗的增長故事,也可能只是周期頂點的曇花一現。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
受限于數據與認知局限,無法保證內容的絕對準確客觀,所有信息數據僅供參考。
聯絡文軒 :wx@wenxuan.news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