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發了一篇關于朝鮮人寫的小楷《尚書·無逸篇》()之中提趙孟頫也曾以小楷書寫過此篇,很多書友就提出想觀賞一翻,那么它來了!
趙孟頫小楷書《無逸篇》,帖中小楷滿滿的唐人味道,可見,這幅帖中的小楷書法,汲取了唐代結構的嚴謹精妙,又點綴以晉代筆畫的柔美風姿,整體給人以剛勁有力卻又婉轉動人的印象。
高清大圖
趙孟頫此作現被收藏于故宮博物館之中,趙孟頫此作巧妙地將鐘繇的古樸內斂、王羲之的飄逸瀟灑,以及唐楷的嚴謹規范融為一體,整體筆法體現了“中和”的美學追求。
起筆藏鋒逆入,注重內斂的力度輕頓后順勢運筆;行筆以中鋒為主,確保筆畫圓潤飽滿,橫畫往往左低右高,帶點弧線,既避免了生硬,又保持穩健;收筆時或輕提回鋒,或緩按出鋒,尾勢含蓄克制,與隸書的夸張挑剔迥異,流露出一種“雅正”的氣質。
字形以方方正正為基礎,但會通過調整筆畫的疏密、長短和細微的傾斜角度來避免呆板。整體書寫時很講究壓縮和舒展的平衡,讓每個字的重心都很穩,筆畫密的地方不擁擠,疏的地方不松散。這種 “規矩卻不死板,靈活卻不雜亂” 的寫法,正應了 “字如其人” 的說法 —— 端端正正之中還帶著幾分灑脫自在。
此篇《無逸篇》是尚書中的一篇,此篇的核心內容是周公旦為告誡周成王而作,強調君主不應沉迷享樂,要勤政愛民、體察民情。周公先說,君子治國首先要記住不能偷懶享樂。得先知道種地有多辛苦,才能明白老百姓的難處。要是像那些不知父母種地累的孩子,只會偷懶耍橫,甚至嘲笑長輩沒見識,那就壞了。
接著他舉例子:殷代的中宗、高宗、祖甲這些賢王,要么敬畏天命、謹慎治國,要么在民間待過、體恤百姓,所以在位時間都很長;可后來的殷王生來就享福,不知百姓辛苦,只知道玩樂,在位沒幾年就完了。
周公又說,周朝的先王像文王,親自種地干活,整天忙得顧不上吃飯,善待百姓,不沉迷游玩,所以在位五十年。最后他叮囑成王,千萬別學商紂王沉迷享樂,要好好為百姓辦事,別找借口偷懶。
而這一內容又恰好和趙的個人境遇形成了巧妙的呼應,他身為宋室后裔入仕元朝,始終以 “儒者” 自居,抄寫此文既是對傳統政治倫理的認同,也暗含對自身的警示 —— 在復雜的時代背景下,需以 “勤政恤民” 自勉。
從元代書壇語境看,當時盛行 “復古” 思潮,趙孟頫提出的 “作畫貴有古意” 理念同樣貫穿于書法,《無逸篇》對晉唐古法的追溯,正是其 “復古” 主張的實踐 —— 通過回歸鐘王傳統,打破南宋書法的纖弱之風,重建文人書法的 “雅正” 傳統。
此作還被《石渠寶笈》著錄、刻入《三希堂法帖》,足見其在歷代鑒藏家心中的地位,趙孟頫小楷《無逸篇》與楊桓篆書《無逸》、蕭?隸書《無逸》同裝一卷,合稱為“元人三體書無逸篇”。
其中,楊桓用篆書抄寫的《無逸》,寫于大德三年(1299 年);蕭?用隸書抄寫的版本,完成于大德五年(1301 年)。而趙孟頫用小楷寫的這篇《無逸》,雖然沒明確說具體時間,但根據另外兩件的創作年代推測,應該也是在這前后幾年完成的。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