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年間,青州府下轄的柳溪村出了樁奇事。
柳溪村里有個叫趙老栓的漢子,三十出頭,為人刻薄吝嗇,左鄰右舍沒少受他刁難。這年開春,村里接連下了半月春雨,田埂泥濘難行,趙老栓卻偏在這時節(jié)催著佃戶們下地,稍有遲緩便破口大罵,村里人背后都叫他 “催命鬼”。
趙老栓的西鄰住著一對老夫妻,老漢姓周,人稱周老漢,老伴常年臥病在床,咳嗽聲夜夜傳出墻外。
這日三更天,趙老栓被一陣劇烈咳嗽驚醒,氣得一腳踹開房門,對著西院破口大罵:“老 不 死的東西!半夜三更嚎喪呢?再吵老子掀了你的破屋!”
周老漢連忙出來作揖:“趙老弟莫惱,內(nèi)人實在難受……” 話未說完就被趙老栓推了個趔趄:“難受就去死!別在這兒礙眼!” 說罷啐了口唾沫,轉身摔門而去。
次日清晨,趙老栓扛著鋤頭準備去查看佃戶干活,剛出院門就被門檻絆了一跤,額頭撞在石磨上,起了個雞蛋大的青包。
他捂著額頭往田里走,路上撞見幾個村民指指點點,趙老栓越發(fā)惱怒,認定是周老漢一家觸了霉頭,折返回去就把周家曬在院里的草藥扔了一地。
周老漢心疼藥草,上前理論,被趙老栓一拳打在胸口,捂著心口直咳嗽。
屋里周老太聽得動靜,掙扎著爬出來護著老伴,卻被趙老栓狠狠推開,后腦磕在門檻上,當時就昏了過去。
“裝死是吧?” 趙老栓罵罵咧咧地揚長而去,渾然沒見周老漢抱著老伴痛哭的模樣。
過了幾天,周老太傷勢加重,周老漢四處求借無果,只能眼睜睜看著老伴氣息漸弱。
剛好這天午后,趙老栓去鎮(zhèn)上買酒,路上正琢磨著怎么訛周老漢一筆醫(yī)藥費,忽聽身后傳來急促的馬蹄聲。
“讓開!快讓開!”
趙老栓回頭一看,一輛裝飾華麗的馬車正朝自己沖來,趕車的小廝滿臉驚慌。
趙老栓躲閃不及,被馬車側邊掃中腰肋,整個人像片葉子似的飛出去,“撲通” 一聲掉進路邊丈深的土溝里,頓時昏死過去。
不知過了多久,趙老栓在一陣劇痛中醒來,只覺渾身骨頭像散了架。他掙扎著想爬起來,右手卻摸到個冰涼堅硬的東西。
借著透過樹葉的微光一看,竟是只巴掌大的銅匣,上面雕刻著繁復的纏枝蓮紋。
他心頭狂跳,顫抖著打開銅匣,里面鋪著暗紅絨布,放著一對羊脂玉鐲,瑩白通透,在暗處竟泛著溫潤的光澤。
趙老栓這輩子沒見過如此寶物,當即揣進懷里,也顧不上渾身傷痛,連滾帶爬地出了土溝,踉踉蹌蹌往家趕。
回到家,趙老栓把玉鐲用綢布層層包好,藏在床底的瓦罐里。夜里翻來覆去睡不著,盤算著如何換成現(xiàn)銀。
第二天天還沒亮,他就揣著玉鐲去了青州府最大的當鋪 “寶昌號”,掌柜的見了玉鐲眼睛一亮,一番掂量后,竟拍出二百兩紋銀。
趙老栓揣著沉甸甸的銀子回家,路過周老漢家門口時,見院門關著,里面隱約傳來哭聲。他冷哼一聲,故意把錢袋搖得叮當響,大搖大擺進了自家院門。
三日后,周老漢找上門來,衣裳上還沾著泥污,雙眼紅腫如核桃:“趙老弟,求你發(fā)發(fā)慈悲,內(nèi)人快不行了,能不能借點銀子抓藥?”
趙老栓正坐在太師椅上數(shù)銀子,聞言把眼一斜:“我憑啥借你?當初你老伴吵得我睡不著,這筆賬還沒算呢!”
說罷,趙老栓抓起一把銀子往桌上一拍,“看見沒?這叫福氣,你這種窮鬼一輩子也別想有!”
周老漢氣得渾身發(fā)抖,卻終究沒敢發(fā)作,抹著眼淚走了。沒過三日,西院就傳來了喪樂聲,周老太終究沒能熬過這關。
趙老栓見周老漢家辦喪事,心里竟生出個惡毒念頭。他去鎮(zhèn)上買了大紅綢緞,在周老漢家掛白幡的第二天,給自己家大門貼滿了紅綢,還請了個戲班子在家門口唱大戲,鑼鼓聲蓋過了隔壁的哭聲。
村里人都說趙老栓做得太絕,暗地里咒他遭報應??哨w老栓正得意,每日帶著銀子去鎮(zhèn)上賭場,出手闊綽,很快就成了賭場??汀?/p>
這日趙老栓又在賭場輸?shù)醚奂t,正想押上最后一筆銀子,忽聽有人喊:“趙老栓!你家著火了!” 他扭頭一看,只見村方向濃煙滾滾,頓時魂飛魄散,拔腿就往家跑。
等他氣喘吁吁跑到村口,只見自家宅院已被大火吞噬,房梁塌落的噼啪聲不絕于耳。
有村民告訴他,午時周老漢在院里燒紙錢,一陣狂風把火星吹到了趙老栓堆在院墻邊的柴草上,春天風大,火借風勢轉眼就燒了起來。
趙老栓癱坐在地,眼睜睜看著萬貫家財化為灰燼。更讓他絕望的是,藏在床底的銀子也被燒得熔化變形,成了一堆銀渣。
夜里,無家可歸的趙老栓蜷縮在土地廟角落,想起自己這些日子的所作所為,悔恨得直捶胸口。
忽然,廟門被推開,周老漢端著一碗熱粥走進來,嘆了口氣:“趙老弟,先喝點粥暖暖身子吧。”
趙老栓接過粥碗,眼淚 “唰” 地流了下來:“周大哥,我對不住你啊……”
周老漢搖搖頭:“過去的就過去了。只是這錢財乃身外之物,做人還是得留幾分善心,不然縱有金山銀山,也守不住啊?!?/p>
后來,趙老栓用那些變形的銀子重新蓋了間茅屋,每日勤懇耕作,再也不敢刻薄待人。
有人說,他那日撿到的玉鐲本是前朝貪官所藏,帶著戾氣,若用之不當,反招災禍。
也有人說,這都是趙老栓自己作出來的報應,與玉鐲無關。
但柳溪村的老人們常對后生說:“做人留一線,日后好相見。你看趙老栓,得了橫財不知收斂,落得那般下場,可不是活生生的例子?” 這話一傳就是幾十年,成了柳溪村代代相傳的警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