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熱浪席卷而來,許多人卻感到疲憊不堪、食欲不振,甚至莫名低熱。35歲的張女士最近就深陷困擾:"明明睡眠充足,卻總覺得身體沉重無力,午飯毫無胃口,下午還常頭暈心慌..." 這并非普通"夏打盹",而是中醫警示的"疰夏"之癥——體虛者被暑熱侵襲的典型表現!
中醫認為,疰夏是因為體虛者感受暑熱之氣所致。夏季,天暑下迫,地濕上蒸,體內濕熱過重,脾胃、心肺一時無法適應。再加上大量出汗,汗液帶走了很多水及鹽分,使身體的水電解質失去平衡,所以就出現了渾身酸懶無力等癥狀。
人之所以感到疲憊、有氣無力,其實都是組織缺氧的癥狀。這個季節氣壓低,在空氣流通不好時,容易出現供血不足,從而出現胸悶、頭暈等癥狀。在高溫環境中人體通過蒸發(出汗)在散發熱量,鹽分隨汗流而虧損,水分若得不到及時補充,血液黏稠,心血管負擔加重,會誘發缺血性腦中風、腦梗塞,甚至猝死。
中醫辨證一般分為:暑熱傷津、暑濕傷脾、脾氣虧虛、陰虛火旺、氣陰兩虧等五大癥型。
所以氣虛之人,容易感受到暑熱之氣,從而容易引起乏力倦怠、眩暈心煩、多汗納呆,或有低熱等為臨床特征的外感熱病。
中醫對于疰夏治療一般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注重保護脾胃,補氣養陰。第二階段從入伏開始,注重呵護正氣,增強抵御暑熱之邪侵襲。
大多疰夏患者,在入秋天氣涼爽后癥狀會開始減退,但對于部分反映較大甚至影響生活的患者建議由專業醫師進行診治,選擇針、灸、敷貼或者中藥湯劑、膏方、酒方等進行治療。
“三個宜”
1、建議多飲防暑飲品。如:綠豆湯、百合湯、烏梅湯等天然材料制成的飲品。
2、建議飲食清淡。不要給脾胃造成額外負擔。如:粥類、湯類、蔬菜等粗纖維食物。
3、建議增加午睡時間,減少戶外運動,適當鍛煉,促進人體代謝;
“三個忌”
1、拒絕勾兌飲料。過量的糖分會增加體內濕氣無法排出,導致脾胃運化功能減弱;
2、拒絕快速食用冰飲。貪食生冷首先損傷的是我們脾胃的陽氣,這是導致我們脾胃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3、拒絕過低的室內溫度。人體的陽氣和自然界的陽氣運動規律是同步的,過低的溫度會造成人體陽氣外泄,不利于身體健康;
2025年三伏貼時間表
夏至貼:6月21日-7月9日
伏前貼:7月7日-7月19日
初伏貼:7月20日-7月29日
中伏貼:7月30日-8月8日
末伏貼:8月9日-8月18日
加強貼:8月19日-8月31日
【限時團購】三伏貼套餐
三伏貼(早鳥首貼)
含中醫體質辨識+精準選穴貼敷
掃碼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三伏貼(4次)
包含初伏、中伏、末伏及加強貼各1次
掃碼下方二維碼,立即購買!
夏令養生-三伏貼穴位敷貼
可聯系小助手咨詢
為健康點個贊!
- End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