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夏天,總是帶著一股黏糊糊的熱意,讓人由心到腳底板都發潮氣。今日正是農歷六月廿七,已入伏的次日,轉眼就是大暑。和往年不同,今年潤六月,仿佛老天爺偷偷給人間加了半個月的熱辣考驗。
大暑在前,入伏已至,從氣象到人心,一切都繃得緊緊的。可偏巧中國人講究在最熱的時候清心養身,飲食上力求簡單自在,日子反倒更有滋味。一鍋一灶,一飯一蔬,就是盛夏里最妥帖的安慰。廿七宜清心,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古人留下的“避暑良方”——清心,是在躁熱里找一份安定和寬慰,是和家人圍坐一桌慢慢吃飯,是用四道家常菜,讓夏天溫柔下來。
今年潤六月,屬實少見。老人常說,潤月是天公眷顧,好運加倍。可這份天惠,也讓暑氣格外持久,節令習俗更添幾分厚重和儀式感。農歷六月廿七,趕在大暑關口,民間自古便有“清心靜氣,莫動肝火”的傳說。這天,菜市場的長輩們常常相互提醒:“吃清淡點,多喝湯,早些休息,別和誰別扭。”這些動聽的話里,蘊藏著很多不起眼但溫柔的生活細節。
廿七這天,還有個有趣的說法叫“廿七宜清心”。據說源于明代,每年大暑來臨前,總有人因天熱焦躁、進退失據,反倒鬧出不少誤會和矛盾。老老少少便有了約定:這一天少說重話、多讓一步,食物和心情都要清淡一點,就能安穩度過這一年里最熱的日子。也有人傳言,廿七這天要適當早起,為的是“趕伏頭涼氣”,留一份清明給自己。
明宋詩句早有記載:“大暑氣如火,燒遍樹與田。唯有清心處,得納涼風前。”短短幾句把此時節的氣候和人生態度都點得明明白白。你看那老屋檐下,藤蔓爬墻,蟬聲不絕,生活就該如此,熱鬧中自有一縷清風。一年一潤月,一歲一廿七,都是給辛苦奔波的我們,一次把日子過得更松弛的機會。
四道菜,吃出清心與煙火氣
夏日大菜最怕的是厚重油膩,今日推薦四道適合廿七大暑之交的小菜,每道都有來頭,都貼心順口。好吃不難做,承載了老傳統的溫度。
一、涼拌苦瓜
苦瓜是盛夏餐桌上的“降火明星”。它“涼而不冷”,苦里透著回甘,像是炎夏煩悶中的一縷風。家常做法更是省心:苦瓜刮瓤切薄片,撒點鹽腌五分鐘,涼開水沖過,拌入蒜泥、生抽、麻油,一碗下肚,苦盡涼生。苦瓜的“苦”,民間有避邪之意,吃完覺得清清爽爽。
二、蒸茄子
茄子素來有“六月茄,賽羊肉”的美譽。廿七吃蒸茄子,講的就是一個“潤”字。紫皮茄子洗凈,掰成粗條,蒸熟后拌蒜泥、醬油、香醋,再撒點香蔥,入口軟滑。小孩子怕苦味,媽媽就多撒點蒜泥,香氣蓋過茄味。蒸菜少油,搭配主食下飯舒坦。老家習慣用茄子沾面糊油煎,也很香,但入伏這一天,素蒸最貼心。
三、冬瓜排骨湯
大暑當口,湯水是家里的守護神。冬瓜排骨湯最常見卻最不能缺。冬瓜洗凈切大塊,連皮下鍋煮,丟進排骨或雞骨同燉,等瓜肉透明、湯色奶白,出鍋撒點蔥花鹽。湯清味淡,喝上一碗,只覺困意被夏天帶走,“三伏雖熱,一瓢清湯鎮山河”。
四、綠豆百合粥
入伏頭天,綠豆粥是餐桌上的常客,百合添香添色。用淘好綠豆熬粥,起鍋前撒一把干百合,清甜中帶點細膩柔香,碗底是家的味道。小時候夏天貪玩嗓子啞,奶奶就用綠豆百合粥哄我安靜。入伏喝粥,老人說是“養心養眼”,也是用粥水的溫柔給人心降溫。
(家常做法:綠豆提前一晚泡軟,百合清洗干凈,鍋中加適量清水和大米,文火慢燉四五十分鐘,出鍋前下百合,略煮即成。粥水濃而不稠,喝起來軟糯清香。)
盛夏的天,說變就變,但家中的煙火氣和親情總有不變的溫柔韌勁。六月廿七,這難得的潤六月里,正好檢點一下心情,用清粥淡菜安穩自己,也用寬厚的胸懷溫暖家人。老祖宗的禁忌和習俗,不是給我們加束縛,而是提醒大家順著四季活,別為小事煩惱,也別讓冷氣沖散了人間煙火。
日頭再大,也有竹陰可以乘涼。日子再苦,但心里裝著清風,就已足夠安穩。用一頓飯的時間,和家人慢慢聊、慢慢吃,把炎熱的日子過出甜淡自如來。這就是中國人的處世態度,也是我們的老傳統里最柔軟的那一面。
“酷暑難耐守本心,清湯小菜見真情。”愿你在這難得的潤六月廿七,把心也清清爽爽,歲月自有溫柔贈與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