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
大暑
大暑節氣,熱浪如沸,天地間仿佛開啟“蒸煮模式”。作為一年中日照最盛、氣溫最高的節氣,也是自然界陽氣鼎盛、萬物生長最快的時期,中醫視之為重要的“養生關鍵期”。此時,人體的陽氣浮于外,腠理開泄,極易出汗,容易傷津耗氣。此時,科學飲食絕非小事喲。
一、 補水為先,巧選飲品穩根基
足量規律飲水:即使不渴也要定時定量飲水。成人每日建議飲水量不低于1500-2000毫升,出汗多時更需增加飲水量。
電解質要平衡:大量出汗不僅流失水分,更帶走鈉、鉀等電解質。除白水外,可選擇含鉀豐富的綠豆湯、新鮮椰子水等,大量出汗時可適當飲用淡鹽水或稀釋的運動飲料補充電解質。
天然解暑飲品:酸梅湯(常溫飲用更佳)可生津止渴、促進消化;菊花茶、金銀花茶清熱解暑;傳統冬瓜茶利水消腫。注意避免過度依賴冰鎮和含糖飲料,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二、 清淡為主,解暑食材來當道
瓜類當家:冬瓜、絲瓜、黃瓜、苦瓜的含水量都很高(95%以上),兼具清熱、利濕、解暑之效??喙想m味苦,其“苦”味物質恰能刺激唾液分泌,清熱解暑效果尤佳。
豆類清熱:綠豆堪稱“暑天圣品”,煮湯飲用清熱解暑效果最佳。赤小豆利水除濕,扁豆健脾化濕,均宜入膳。
時令果蔬:西瓜、甜瓜生津止渴;鮮藕、蓮子清熱潤燥;番茄、芹菜、生菜等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可涼拌和清炒。
三、 適度溫養,莫貪寒涼傷脾胃
照護脾胃升陽氣:大暑節氣雖暑熱難耐,但過度依賴冰鎮食物和飲品(如冰西瓜、冷飲)會使脾胃血管驟然收縮,導致腹痛、腹瀉,嚴重時甚至造成血管破裂。解暑飲品以常溫或微涼為佳。
巧用辛味與酸味: 生姜(做菜放少量或泡姜茶)可溫中散寒、和胃止嘔;食醋或天然酸味食物(如檸檬、山楂等)能生津開胃、增進食欲、并助消化。
四、因人而異,體質有別巧調整
體虛易倦者:可適當增加優質蛋白如鴨肉、魚肉、豆制品等,或輔以西洋參、麥冬等溫和益氣養陰之品煮水代茶飲。
濕熱體質者:重點在清熱利濕,可選用綠豆、薏米、冬瓜、荷葉、苦瓜等食材更佳。
大暑飲食,核心在于平衡
節氣
平衡水分與電解質,平衡清淡與營養,平衡清熱與護陽,平衡解饞與食品安全。遵循“補水、清淡、溫和”三大原則,巧用自然食材之力,方能讓我們的身體在這最熾熱的節氣里,獲得一份由內而外的清涼與安穩,安然度夏。
撰稿:陳征
編輯:張妍
審核:何麗 劉愛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