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2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也是夏季最后一個節氣——大暑。此時正值一年中陽光最熾烈、氣溫最高的時節,雷雨天氣也頻繁登場。
中醫認為,大暑時節“暑、濕、熱”三邪交織,易損傷人體陽氣、耗傷津液,擾亂臟腑平衡。因此,大暑養生的核心在于一個“通”字——通陽以扶正,通濕以健脾,通氣血以調暢,方能助身體在酷暑中保持舒暢輕盈的狀態。
五個黃金穴位,助你安然度大暑
1、合谷穴——清熱解暑
取穴:手背虎口處,第1、2掌骨間,肌肉隆起最高點(簡便取穴:拇指食指并攏,肌肉最高處)。
功效:清熱解表,疏風止痛,緩解暑熱引起的頭昏腦脹、咽喉腫痛。
操作:拇指用力按壓3-5分鐘,以明顯酸脹感為度;或刮痧板輕刮至微紅出痧,清透內熱。
2、足三里穴——健脾祛濕
取穴:外膝眼下四橫指(約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
功效:生發胃氣、燥化脾濕,緩解大暑濕困脾胃導致的腹脹、乏力、沒胃口。
操作:用大拇指指端按放在足三里穴處,作點按活動,一按一松,每分鐘按壓15次~20次,每天按壓約5分鐘~10分鐘。按時,有酸脹、發熱的感覺為宜。
3、內關穴——寧心安神
取穴:手腕橫紋向上3指,兩根筋(掌長肌腱和橈側腕屈肌腱)之間。
功效:寬胸理氣,寧心安神,可緩解大暑天引起的心慌、胸悶、惡心(比如中暑前兆的癥狀。
操作:用拇指指尖垂直按壓,每次1-2分鐘,酸脹感最佳,每天2-3次。
4、神門穴——助眠安神
取穴:在腕部,腕掌側遠端橫紋尺側段,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功效:寧心安神,清心除煩,有效改善心氣不足、心血虧虛、心火亢盛和心脈瘀阻等諸因所致的心神失養。
操作:用右手的拇指或者食指、中指的指腹按揉神門穴,力度適中并逐漸加重,以微微疼痛感為宜。
5、委中穴——舒筋通絡
取穴:位于腘橫紋中點,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腱中間。
功效:清熱涼血、舒筋通絡、祛除風濕。能加速暑濕從尿液排出,緩解頭重如裹、小便短赤,以及“暑濕”帶來的肢體困重。
操作:用兩手拇指端按壓兩側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為宜,一壓一松為1次,連做10-20次。
大暑養生小貼士:內外兼修效果更佳
飲食清淡,多食瓜類:冬瓜、絲瓜、苦瓜、黃瓜等應季蔬菜可多吃,清熱利濕又補水。
適度出汗,避開烈日: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散步、八段錦、太極等運動,微微汗出即可,切忌大汗傷津。
午間小憩,養心為要:“午覺不睡,下午崩潰”,11-13點心經當令,小憩15-30分鐘,緩解疲勞,養心護神。
溫水泡腳,引熱下行:睡前用40℃左右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加艾葉或生姜更佳,可溫經通絡、祛濕助眠。
順應天時,借力穴位,打通身體的“淤堵”,緩解“暑、濕、熱”給身體帶來的不適。御君方,守護您的身體健康!芳華未來,助您擁抱幸福生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