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茀之
1974年時,有一老畫家75歲,畫螃蟹數只,題“看你橫行到幾時”。“雙批”開始后,此畫被指為“惡毒攻擊”之“黑畫”,橫遭批斗。“雙批”指的是“批林批孔”。
這個畫家是吳茀(fú)之,初名士綏,改名溪,字茀之,號溪子,別署廣明畸士,又號逸道人,1900年4月26日出生于浙江省浦江縣前吳鄉前吳村。吳茀之是我國花鳥畫大師,現代浙派中國畫首領人物。
1976年之后,不少畫家都畫過四只螃蟹來聲討“四人幫”,他們似乎都步了吳茀之的后塵,但他當初未必有這樣的先見之明、更未必有這樣的勇氣。如果有的話,那他1974年時因為在畫上題了“看你橫行到幾時”、而被批為“惡毒攻擊”,也就不算冤枉了。
1976年10月,黃永玉從北京寫信給老朋友柳和清(著名電影事業家、攝影藝術家),轉述“號外”曰“葉大俠夜擒四螃蟹”,并附《陽秋三絕》畫一幅。畫中四蟹,三公一母。
吳茀之《一唱雄雞天下白》
吳茀之畫花鳥、尤以墨蘭最為出眾,但他筆下的雞也別具風采,在擅長畫雞的畫家中當屬佼佼者。尤其《一唱雄雞天下白》。這幅畫,描繪的是主席詩詞的詩境。畫面中,雄雞高歌啼唱的神情活靈活現:憤引項頸、怒睜眼睛,眼睛里還帶有血絲的痕跡,兩只雞腳極有力地抓住地面。
共和國成立后,以主席“一唱雄雞天下白”的詩句為主題的作品甚多,但吳茀之的這副可稱獨出機杼。他略去一切背景,只題“一唱雄雞天下白”七個字,顯得極其空靈,簡練極了,充分展現了傳統表現方法的精髓。
吳茀之曾對人說起過這副畫的創作緣起。當時,有人送了他一只雞,他養了起來,公雞早上的啼叫、吸引了吳茀之的注意。于是,他就時常去觀察這只公雞。公雞啼鳴時的情神氣,從頭、眼,到翅膀、尾巴以及雞腳的動態,讓畫家覺得這只雞的神情就是“一唱雄雞天下白”。
吳茀之和潘天壽關系很好,亦師亦友、為人稱道。吳茀之幼承家學,稍長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畫,嘗得吳昌碩、王一亭、黃賓虹等名家指點;畢業班時,是潘天壽授課。兩人由此情投意合、直至人生終點。
吳茀之(右)和潘天壽在黃山
20世紀70年代,吳茀之、陸維釗、劉葦、諸樂三、陸抑非、鄧白合影
吳茀之尊潘天壽為“潘先生”,潘天壽稱呼他為“茀之”,這種稱呼中就讓人能感受到兩人間的親近。但兩人的風格其實有很大差異。如:潘天壽崇尚八大山人,吳茀之喜愛石濤;潘天壽鐘情于雁蕩山石,吳茀之卻注視著百花小草;潘天壽注重骨氣,吳茀之側重意趣;潘天壽恪守紀律、遵從約定,吳茀之晚睡晚起、做事拖拉……
潘天壽的夫人何愔曾這樣說:“不知道什么緣故,兩人談話總是談不完的,那么熱絡。”兩人除了約定相攜相聚、直到終老,還預約死后歸葬一起、繼續切磋。遺憾的是,這個約定最終未能實現。
1977年7月26日,吳茀之在杭州因癌癥病逝,8月1日、他和夫人黃麗賢的骨灰合葬在故鄉的祖墳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