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質量委員會近日宣布,根據委員會相關規定,決定由馬振山出任中國汽車質量委員會秘書長,全面負責委員會日常運營管理工作。
此消息一出,車圈內頗為震動,公認的是,馬振山的行業背景和任命時機都特別有意義。馬振山擁有三十五余年汽車行業管理經驗,其職業生涯涵蓋合資企業管理、整車制造、銷售與市場等關鍵領域。此前,他曾擔任奇瑞汽車股份公司黨委委員兼總經理助理、捷豹路虎中國及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IMSS)常務副總裁、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推動品牌本土化與電動化升級,連續三年帶領團隊通過大力改革、降本增效,實現了合資公司扭虧為盈,同時市場份額的穩定增長。
馬振山特別重視“質量是設計出來的”理念。現在汽車行業面臨很多質量挑戰,新能源汽車質量問題頻發,電池安全、智能駕駛系統可靠性等問題頻頻上熱搜,工信部最近也在加強監管,嚴查車企“說一套做一套”的問題,馬振山上任后,將為產業帶來哪些新的變革,特別是面對自動駕駛系統的可靠性驗證、車聯網數據安全這些新課題,非常令人期待。
· 從營銷悍將到質量掌舵者的戰略升維
馬振山的任命可以說是在一個關鍵時刻。他在合資企業和自主品牌都有豐富經驗,這種復合型背景在業內不多見。
早年在一汽-大眾任職期間(2006-2021年),他歷任產品戰略部部長、華中銷售事業部總經理、副總經理(大眾品牌市場)、執行副總經理兼大眾品牌執行總監等職,開創了國內乘用車行業短視頻、直播等營銷模式創新,主導了一汽-大眾SUV和ID家族GTM戰略,為大眾品牌連續多年蟬聯中國市場銷量冠軍作出重要貢獻。在2022經濟觀察報第十六屆中國汽車年會上,馬振山先生榮獲“2022中國汽車年度創新人物大獎”。
而在奇瑞汽車任職期間(2021-2025),他曾擔任奇瑞汽車股份公司黨委委員兼總經理助理、捷豹路虎中國及奇瑞捷豹路虎聯合市場銷售與服務機構(IMSS)常務副總裁、奇瑞捷豹路虎汽車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推動品牌本土化與電動化升級,連續三年帶領團隊通過大力改革、降本增效,實現了合資公司扭虧為盈,同時市場份額的穩定增長。
馬振山所具備的“技術+市場”雙核能力,恰是當前汽車質量升級的核心需求——既需理解研發制造的技術邏輯,又需從用戶視角倒逼質量改進。
中國汽車質量委員會此前更多承擔標準制定職能,而馬振山的任命釋放明確信號:質量將與市場協同。將用戶需求(如智能駕駛可靠性、電池安全)直接嵌入質量標準,推動質量管理從“合規性檢查”轉向“市場競爭力構建”,這也呼應并配合工信部嚴查車企“說一套做一套”的政策實行。早前,工信部發布通知,對于已經獲批生產的汽車將開展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目的是要監督企業,保證其實際生產銷售的汽車,與向工信部申報獲批的技術參數、配置和性能指標嚴格相符。根據通知,此次檢查,會主要針對輿論關注度高、存在較大質量安全隱患的車型。重點核查整車結構參數、整車正面碰撞、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等項目。對于經檢發現的問題產品,將會采取公開通報等懲治措施。這也是工信部今年在整治智能駕駛安全糾偏、車企過度宣傳、價格內卷等方面的重要動作之一。
不可否認的是,汽車安全性是重中之重,因為汽車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將付出生命代價,車企絕不能拿消費者做“路測”。
馬振山的任命,亦預示著將打破傳統質量管理的“孤島效應”,這與他早前的經歷密不可分,他非常善于進行全鏈條整合,馬振山在捷豹路虎中國任職期間,亦特別重視跨部門協作,與研發、生產、售后開質量分析會,對于提升整車的質量顯得尤為關鍵,若其未來可以推動車企間的質量技術交流,那么對于棘手質量問題的攻堅克難,無疑是非常利好的。
· 上任時機關鍵 汽車質量正站在變革十字路口
目前,新能源汽車安全質量面臨著諸多挑戰。據統計,2024年全國12315平臺共接收新能源汽車軟件問題投訴舉報3.5萬件,涉及智駕失靈、鎖電爭議、虛假宣傳等。一些企業為了迅速推出產品,大幅壓縮研發周期,忽略了產品在高寒、高溫、高原等復雜環境下的充分驗證,為后續的質量問題埋下了隱患。隨著技術加速升級,這一情況已逐步顯現,尤其在L2/L3級自動駕駛輔助功能等需要大量數據支撐測試的領域更為突出。個別企業為搶占市場,在相關技術尚未經過充分驗證完善的前提下,便將其投入應用,而此類創新功能的監管難度相對較高,進而衍生出風險隱患。
馬振山的此次履新,預計亦將幫助自主品牌在質量上更上一層樓,其既在合資企業深耕多年,又主導過自主品牌升級,這種履歷可以幫助他清楚地了解如何幫助車企進行技術應用驗證與確保質量基礎。監管強化,本質上體現了國家對汽車行業技術進步“謹慎創新”的科學態度——既鼓勵產業升級,更要求技術應用必須經過充分驗證,確保生產一致性這一質量基礎不動搖。
· 馬振山的質量哲學與深遠影響
隨著馬振山的上任,其應該會延續奇瑞捷豹路虎提出的“質量是設計出來的”理念,推動車企將質量管控從生產端前移至研發階段,在設計端即把控質量。以用戶痛點作為驅動,建立質量追溯系統,以終端故障數據反推設計改進。以技術賦能數字化質量生態構建。質量管理體系不僅是確保產品品質的基石,更是引領汽車產業邁向智能制造未來的關鍵,其可主導制定智駕系統可靠性驗證、車聯網數據安全等新標準,填補現行體系空白。協同破壁,打造產業鏈質量共同體。推動主機廠與零部件企業共建質量數據庫,解決核心部件品控難題。
這次馬振山出任中國汽車質量委員會秘書長,預計短期內,將重塑質量監管權威性,并配合工信部生產一致性抽查,對智能駕駛夸大宣傳等行為出臺懲戒細則,劃定技術宣傳紅線。
中國新能源汽車占全球市場60%,但歐美仍握有質量話語權,質量,顯然是車企全球化的核心競爭力。從對中國汽車產業的長遠發展來看,馬振山的國際化經驗(如東盟市場本土化)可推動中國質量標準“走出去”,進而實現中國技術標準輸出。利用其曾構建的“技術+文化”雙驅動體系,以質量滿足海外市場功能需求的同時,通過品牌故事、價值觀輸出,將“中國制造”的技術優勢與當地文化需求結合,實現品牌從“物理存在”到“文化認同”的跨越,最終通過質量溢價提升車企利潤率。
馬振山履新,標志中國汽車產業從“速度崇拜”轉向“質量信仰”的拐點。當技術狂飆遭遇安全底線,當價格內卷侵蝕品質根基,這位兼具實戰經驗與跨界視野的“戰將”,也許正構建著一套以“用戶需求驅動、數據技術支撐、全產業鏈協同”的新質量哲學。馬振山的使命,不僅是修補體系漏洞,更是為中國汽車在全球市場刻下“質量可信賴”的基因烙印。
(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張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