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宅上升,也作拔宅飛升,古代傳說修道之人一旦得道,全家都能同升仙界,也用來形容一人當官,全家跟著富貴。成語出自《太平廣記》卷十四引《十二真君傳·許真君》,“真君以東晉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許真君,原名許遜,字敬之,晉朝豫章南昌人。按照道書記載,許遜年少時以射獵為業,一日入山射鹿,卻沒想到射中一頭懷孕的母鹿,母鹿拼命產下小鹿后死去。許遜目睹整個過程后愴然感悟,折弩而歸,于西山修道,后拜大洞君吳猛為師,得授《三清法要》。
學有所成后,許遜與郭璞結伴遍訪名山勝地,后于南昌西郊的逍遙山隱居,平日里以孝、悌、忠、信教化鄉里,深受當地百姓尊敬。
許遜曾多次被舉為孝廉,然而他一心求道,多次予以婉拒。直到太康元年(280年),已經四十二歲的許遜,因朝廷屢次以禮相請,實在有些不好推辭,這才出任四川旌陽縣令。
許遜在旌陽為官十年,期間去貪鄙、減刑罰、倡仁孝,近賢遠奸,深受當地百姓愛戴,就連臨縣的百姓也紛紛前來歸附,被親切地稱為“許旌陽”。
元康元年(291年),西晉“八王之亂”爆發,許遜遂棄官東歸。啟程時,當地萬人空巷,紛紛前來相送,更有人為他建生祠、畫神像,終年祭祀不止,甚至有人千里相隨,跟隨他來到西山定居,并全都改姓為許,人稱“許家營”。
后來,許遜與吳真君吳猛同游江左,恰逢東晉“王敦之亂”, 許遜便前去拜見王敦,想要制止他的叛亂,以維護晉朝皇室。
一日,許遜與郭璞一起求見王敦,王敦設宴款待兩人。席間,王敦突然對兩人說道,“孤昨晚做了一個夢,想請先生給我圓一圓,怎么樣?”
許遜便問,“請大將軍具體描述。”
王敦說,“孤夢到手持一根木頭,將天都給捅破了。可見,我取代晉朝稱帝,應該算是順理成章了吧。”
許遜則說,“依我看,這夢并不吉利。”
王敦怒道,“怎么講?”
許遜用手比劃著說道,“以木破天,乃是個‘未’字,依我看不可輕舉妄動,晉朝氣數未盡。”
王敦聞言惱怒不已,又叫郭璞替自己卜算,郭璞算了一卦后,對王敦說,“你想做皇帝之事成不了”。
王敦又讓郭璞算一算自己的壽命,郭璞說道,“你若起兵作亂,不久必將大禍臨頭,若是仍留在武昌,自會長壽”。
王敦大怒,問道,“那你不妨算一算,你自己的壽命如何?”
郭璞見到王敦大怒,便回道,“我的死期就在今日。”
王敦早已怒極,遂命人將郭璞拉出去殺死了。
許遜見到郭璞被殺,心知繼續勸說已經毫無意義,遂一甩手將手中的酒杯扔到了房梁上,只見那酒杯繞著房梁轉來轉去,就在王敦抬頭觀看之際,許遜趁機隱身離去。
此外,《太平廣記》中描述了關于許遜的其他離奇事件,例如駕舟飛行、消滅河蚌精等,由于太過離奇,就不細述了。
東晉大興四年(321年)許遜隱居南昌南郊梅仙祠舊址,創辦道院,名太極觀,額曰“凈明真境”,創立凈明道派,因此他本人被尊奉為凈明道派祖師。
相傳許遜活了一百三十六歲,于東晉寧康二年(374)八月初一日,在洪州西山,“舉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唯有石函、藥臼各一所,車轂一具,與真君所御錦帳,從云中落到了故宅,故被世人尊奉為“許仙”。
消息傳至朝廷,為了表彰他的功德,朝廷下令將旌陽縣改名德陽縣,后人則在他居住的西山建起了許仙祠,在南昌鐵柱宮建旌陽祠,并受歷代王朝賜匾表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