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瓷版畫的歷史并不長,也就一百多年時間。但中國的繪畫歷史卻是源遠流長。
潘天壽在《中國繪畫史》上說:“太古狀態,雖邈遠不可考;但中華民族,到三皇五帝時,已在黃河流域上,發現文明之曙光。相傳有巢氏,給輪圜螺旋,或系一種繩墨?然推其形象,已略存繪畫之意味。”
潘天壽的這本書梳理了各個時代的繪畫史,從唐虞夏商周到春秋戰國,從漢代魏晉到唐宋,再到明清。
瓷版畫雖然歷史不長,但卻是瓷器文化與繪畫藝術的完美結合。畫畫在宣紙上,宣紙有吸水性,而瓷板不吸水,要在瓷版上畫,不僅要有畫畫的功力,而且還要有畫瓷的技藝。
“中國陶瓷藝術終身成就獎”、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陳仰中,畫陶瓷畫了一輩子,但他依然在學習、在研究,用他的話說,藝術是無止境的。
▲陳仰中大師
文|白鹿新聞首席藝術評論員洪巧俊
這是一個幽靜的地方,遠離了喧鬧的城市。對面是山,背后還是山,屋里有一位老人在畫瓷版畫,他就是陳仰中大師。
陳仰中大師今年80歲,可以說他與陶瓷藝術打了一輩子交道,他在用他的筆,畫他的人生,一畫就是60年了。
人生七十古來稀。但陳仰中大師依然耳聰目明,依然在畫他心中的花鳥、人物等。
以前他總是在陶瓷上畫工筆,如今他是在瓷板上自寫意。看他的畫是隨心所欲,如果畫中有鳥,那鳥一定是工筆,他把寫意與工筆融合得巧奪天工。
在他畫室的案板上,擺放著大大小小的毛筆,多種顏料,還有棉簽、吹風機,水和油等。
他自己研究了一道獨創的畫法,都是緣于瓷板畫不吸水,但又要畫出中國畫的效果。
比如他用三四根棉簽蘸墨,在瓷板上畫老樹枝,樹枝是那么栩栩如生,用透毛筆畫云朵,然后噴點油,再用吹風機吹,簡直神了,那漂移靈動的云躍然在瓷板上。
這種畫法難道不是游戲人生的態度?
記得潘天壽說過,“清代繪畫,自寫意派大發展后,寫意諸作家,均能以游戲態度,作簡筆之水墨花卉,以及梅蘭竹菊展;則墨戲一科,可謂全并入寫意畫范圍之內。”
古人畫的是宣紙,而陳仰中是在瓷板上“墨戲”,卻能“別成雅構,疏花細蕊,豐致翩翩”,這是他用一輩子的心血凝成的藝術風格。
▲寫意梅花
大寫意不是信手涂鴉,而是更注重細節的把握和處理,有時畫大寫意比畫工筆還要細上更細,細節決定成敗,因為畫面內在的精神要比單純的筆墨更感染人,更能打動人,更震撼心靈。
一個能畫出大寫意精品之作的畫家,筆墨功夫這是前提,更需要的是藝術家的文化、哲理、境界的綜合修養,這不僅需要積累,而且還要有觀察生活的獨特眼光。
有了這種眼光,有了在瓷板上畫的獨特技藝,才能畫出撼動人心的精品力作。
《一點春意》以渾融的意筆涂沫出來的梅枝,以細致工筆勾勒出的梅花,還有那細膩的小鳥,看似簡單,但有意趣,充溢著清新自然的畫面動感。
▲花開富貴
《蓮說》渴筆的勁健、淡柔的輕柔、墨色的濃淡深淺化,交錯對比,呈現出一種異乎尋常的清奇之美。
畫中景物主要以大寫意的筆墨涂、抹、勾、寫,樸實而率意的平直線條,酣暢寬厚的墨色墨塊,簡略單純而又變化多端,凝練老辣而又天真爛漫,別具情趣。
陳仰中大師畫寫意,是從七十歲開始的,以前他的畫大都是工筆,特點就是大,大得氣勢磅礴,比如他創作的黑檀木瓷板畫《松鶴屏風》,長度是12米、高是3.12米,差不多耗了兩年時間。
▲松鶴屏風
畫面是蒼松翠柏,祥云瑞鶴,姿態萬千,惟妙惟肖:有的引頸嘯天,有的埋首入羽,有的低首覓食,有的閑梳羽毛,有的振翅欲飛,有的翹首張望,也有的三五成群、竊竊私語……舉手投足間,所有的表情和體態都被仰中兄表現得淋漓盡致,生動有趣。
▲松鶴圖大魚缸
還有被稱為中國最大的魚缸——《松鶴圖大魚缸》,直徑2.08米的百花百鳥大掛盤……這些大的作品氣勢磅礴,令人驚嘆。其創作的難度,更是令人難以想象的。
拿《松鶴圖大魚缸》來說,知道這個缸有多重?2800多斤。巨大的缸體外表面,松影交錯白鶴亮羽,苔石梅柳相映成趣,畫面上部以樸拙的隸書點綴題寫的詩句。缸體畫面構圖豐滿,風格古樸而端莊,自成一格,宛如一幅精美的畫卷……整個圓周畫面的元素“環環相扣”,無論在哪一處停留,眼前都是一個和諧完整的構圖。
我是目睹了他創作《松鶴圖大魚缸》的過程,缸比人高,缸的底部,他是蹲著畫,再高一點,彎著腰畫,再高一點,站著畫,再高一點,舉起手來畫……畫呀畫,一筆一筆地畫,畫過了春天,畫過了夏熱秋涼,也畫過了寒冷的冬天。
他坐在茶幾旁,沖泡起工夫茶來,我們一邊喝著工夫茶,一邊聊起了這大魚缸畫面的布局與畫法。大概喝了十幾杯,我們都覺得喝夠了,陳仰中大師又接著畫他的畫去了,我又站在他的身后,看他一筆一筆地畫。
他還是在畫那松樹,枝干曲直、松針錯落,畫出了松樹的豐姿雄態,挺拔蒼勁。
畫鶴的羽毛,一筆一筆,那一只鶴要畫多少筆,數不清。總之我知道這只大魚缸,仰中畫了5000多個日日夜夜。
創作時間長,用筆就越細致,需一絲不茍,因為工筆畫著重線條的美。
藝術家需要耐得住孤獨,孤獨中才能創作出好作品。
如今這個直徑2.08米,重達2800斤的《松鶴圖大魚缸》擺在仰中美術館分外耀目,是鎮館之寶。
陳仰中大師說:“在國內,這么大這么好的白胚缸可能只有這一個。”
曾有老板出巨款要買《松鶴圖大魚缸》,陳仰中大師就是不動心,因為這也是他畫人生的一個象征。
當然,陳仰中大師的作品特點不只是大,他還把中國畫與潮彩,尤其是嶺南畫與潮彩融于一體的創作的特點。運用新彩顏料,結合潮州傳統的藝術,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
▲松齡鶴壽
藝道輪回悟而后生。有人說,瓷板畫之所以能打動人,在于情與境二字。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者,愛與恨也。境者,詩也,文也,氣韻也。看陳仰中大師的瓷板畫,景與情會,景與境合,還看到了他內心深處的那種自由奔放。你看他筆下那花的綻放,鶴的自由自在,百鳥爭鳴的畫面,讓人有一種向往。
有人說字如其人,這是有一定道理的。一個畫家,如果書法不行,是很難成大家的。歷史上的蘇東坡、米芾、趙孟頫、董其昌,他的畫與書法都是相媲美的。
▲梅雀爭春
陳仰中大師的畫與書法同樣是相媲美的。他的瓷板畫《香在筆墨中》,是香在書法中,這是一幅長橫幅的梅雀圖,梅花主干構成畫帽主體,群雀聚散其間,還有點綴的點點白梅。整幅畫是上滿下空,于是陳仰中大師在2.4米的瓷板畫下面題寫了500多字。這書法質樸中含典麗,嚴謹中見灑脫,自然中有清奇,婉約中寓豪放,字里行間說著奔放的自由。
在他的瓷板畫中,書法大都占的篇幅不小,有的占三分之一,有的占一半,有的上下題款,沒有書法底子的硬功夫,有幾個畫家敢如此大膽?
當然,大膽是胸藏文墨,腹有詩書。1986年他的《釉上堆金花鳥天球瓶》獲國際萊比錫博覽會金獎,這也奠定他在工藝界的地位。
▲釉上堆金花鳥天球瓶
如今80歲的陳仰中大師,在紫蓮山莊找到了一處寂靜的地方,這里沒有網絡,陌生人打來的電話,他是從來不接的,他只一心種他的花,養他的花,畫他的花,還畫他的瓜果……。
在紫蓮山這個寂寞的地方,他的畫風卻不寂寞,因為他注重的是畫面氣韻的貫通暢達,畫得從心所欲,不再像以前那樣刻意追求形似的精確,達到“神似”“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境界。
陳仰中大師無論是畫,還是字,都給人一種豪放自由之感,這與他的性格有關。有句話說,性格決定命運。性格也決定他畫的風格與個性,因為他畫的每一筆,都是在畫他的人生。
▲寫意花鳥六條屏
白鹿大國工匠主編洪巧俊
白鹿工匠投稿郵箱:blgj2024@163.com
吳渭陽:結晶釉彩畫的開創者丨大國工匠
白鹿新聞“大國工匠”,今日上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