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初九,安祿山詐稱自己得到皇帝密詔,讓他帶兵進京清君側,誅殺宰相楊國忠。
這個理由實在太扯淡,雖說李隆基如今年齡大了(時年71歲),可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他老人家要是真想噶了楊國忠,直接讓人把他抓起來了賬,哪會給你拍封加急電報,讓你大張旗鼓的南下呢?
跟著安祿山的造反主力大多都是胡人,他們對忠孝節義那一套歷來很淡漠;只要老板按時給我發工資,砍誰還不都一樣?
皇帝?
沒概念,咱的最大領導就是安祿山。
02
此時的李隆基正悠哉悠哉的在華清宮泡溫泉。
當接到第一封敗報,李隆基下意識以為又是楊國忠給安祿山穿小鞋,這倆貨隔三差五都會給對方下絆子。
臣下內斗越狠,皇帝位置越穩。
一開始,李隆基并沒當回事兒。
直到各地的求援信雪片一般飛向長安,他才不得不接受既定事實。
沒辦法,即使李隆基當初繼位時沒少經歷血雨腥風,幾十年的太平日子,也早把他的銳氣和警惕性給磨光了。
心急火燎的李隆基只能趕緊把宰相們找來商量對策,可事到臨頭,個個除了長吁短嘆,一個靠譜的主意都沒有。
唯獨楊國忠欣喜若狂:真是不枉自己鍥而不舍給皇帝灌輸那死胖子謀反的消息,他終于反了。
在楊國忠看來,這老小子造反的時間甚至有點晚,這下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可沒人能撼動了。
他得意洋洋的給李隆基打包票:“陛下放心,臣敢保證,不出十天,安祿山的腦袋肯定得分家,沒人會放著好日子不過跟著他造反的!”
簡直是無知者無畏,李隆基已經讓安祿山做了十幾年的節度使,部下早就是鐵板一塊。
短時間內,叛軍怎么可能內訌?
而李隆基未必不知道叛軍不好解決,但他如今太需要有人站出來給他打氣,安定人心。
君臣二人便自顧自的做起速勝的美夢來。
03
十一月十六日,李隆基在驪山召見安西節度使封常清。
封常清是一時名將,曾攻滅大、小勃律國,遏制吐蕃東擴,戰功赫赫。
叛亂爆發的時候,封常清剛好在長安匯報工作。
李隆基一看,這一時半會兒,朝中只有封常清最能打,得,就你了。
天寶年間,唐廷在西北方向一直采取攻勢,且戰果巨大,風頭遠遠蓋過了東北,封常清難免對安祿山的實力估計不足;
為了提振李隆基的信心,封常清難免把話說得有些滿:
“天下太平日久,百姓們光是看見烽煙,就被賊子們嚇破了膽,但事情并非不可挽回,形勢總在變化,臣即日便趕赴東都洛陽招募兵馬,估計用不了幾天,就能把安祿山的頭拿回來給您當球踢。”
李隆基聞言大喜,當即任命封常清為范陽、平盧節度使。
意思很明顯,只要擺平了安祿山,封常清就是下一任北境之王,到時候西北、東北都歸了封常清,妥妥軍方一把手。
04
叛軍進展神速,僅僅二十四天,安祿山便已抵達黃河北岸。
唐軍占有先機,封常清已經搶先一步,派人拆了唯一通道河陽橋(黃河上用船相連的浮橋),安祿山想渡河,除非插上翅膀!
卻沒料到,老天爺閉眼了,黃河一夜結冰,安祿山不費吹灰之力,把隊伍拉到南岸陳留郡。
陳留城內的河南節度使張介然,是個火線干部,被突擊提拔升官還不到半個月,面對城外烏壓壓的叛軍,他慫了,扭頭開門投降。
而陳留以西的滎陽城,更是出現了亙古奇觀:叛軍的號角一吹,滎陽守軍便像雨點一樣嘩嘩往下掉。
不是因為地心引力,而是都成了驚弓之鳥,早就被嚇破了膽。
《資治通鑒·唐紀二十三》載:“士兵乘城者,聞角鼓聲,自墜如雨。”
戰火迅速蔓延至洛陽周圍。
說實話,單論個人軍事素養,封常清不怵任何一位叛軍統帥,但現在他卻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他賴以建功立業的那只安西虎狼之師,并不在身邊。
新近整合的那些,要么是二線部隊,要么就是趁機混吃混喝的街溜子,根本形不成有效戰斗力。
一戰武牢關,封常清六萬大軍慘敗;
二戰葵園,再敗;
三戰洛陽東門,還是大敗;
叛軍進占洛陽以后,封常清拼了老命,又在都亭驛和宣仁門連續組織唐軍進行反攻,卻還是崩了門牙,被叛軍殺得血流千里。
六天之內,封常清五戰五敗,只能西撤至陜郡,可等到封常清把陜郡的防務都梳理了一遍之后,他的心又涼了半截,這地方靠不住,還得繼續跑。
在陜郡,封常清遇到了老領導高仙芝。
早在安西都護府時,高仙芝和封常清就是老搭檔,高仙芝是一把手,封常清是二把手,兩人親密無間,無話不談。
深入探討,他倆一致認定,現在除了潼關,再在別的地方防守都是毫無意義的,趕緊撤。
而當倆人把隊伍帶進潼關的前后腳功夫,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也摸到了潼關城下。
又是一場血戰,才堪堪將叛軍擊退。
之后,由于安祿山忙著在洛陽搞登基大典,叛軍的攻勢才逐漸減緩,朝廷得到了一絲喘息的機會。
05
叛軍歇了,李隆基卻來勁兒了。
李大爺不顧自己70高齡,突發奇想,要御駕親征。
單是御駕親征也就罷了,關鍵后面還跟著一句話:“親征剿賊期間,由太子監國,把賊子剿完,就讓太子提前繼位!”
對于楊國忠來說,這不啻于晴天霹靂!
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楊國忠之前和李亨的關系很緊張,李亨一旦掌握大權,他還有好果子吃嗎?
他趕緊組織一個家庭聚會,把三個堂妹都召集了過來,寒暄了一陣,楊國忠就開始哭(表演):哥哥心里苦啊,一旦太子監國,楊家鐵定要完蛋,我們幾個的命恐怕就要到頭了!
怎么辦呢?
這事兒只能讓楊貴妃去擺平,皇帝不親征,太子不監國,一切恢復原狀。
枕頭風威力巨大,一通折騰下來,李隆基也沒轍,這場御駕親征最終胎死腹中。
既然不親征,那就只能呆在長安干等消息。
這一等,就壞事了。
因為李隆基閑著沒事兒又開始復盤“檢討”河南戰局了。
本來,雖然叛軍現在已經占了洛陽,但是,一、潼關方面,總算是安定下來了;二、唐軍卡著睢陽,江南無虞,經濟命脈沒被掐斷;三、顏杲卿等忠臣義士還在河北,時刻威脅著叛軍后方。
只要李隆基能抓住機會,調齊全國資源朝河南猛砸打持久戰,安祿山鐵定是吃不消的。
但他這么一復盤下來,開始把矛頭對準高仙芝和封常清。
事情接下來的走向,也就變成了開始追究封常清為什么在洛陽戰役里打得那么菜。
恰巧這時,潼關前線的宦官監軍邊令誠回長安通報戰況,讓事情陡然變得不可控起來。
邊令誠一見李隆基,立即抖落出高仙芝和封常清的罪狀:動搖軍心,克扣糧餉,狼狽為奸,棄地賣國。
每一條都是死罪!
而李隆基竟然連最基礎的核實都沒有,直接下了兩道詔書,要邊令誠拿著去潼關前線,把高仙芝和封常清兩人,即刻處斬,以儆效尤。
為什么會如此心急就把兩個朝廷柱石給輕易殺了呢?
其實是經驗主義犯的錯。
李隆基把邊令誠派到潼關去監軍,實際是知道邊令誠以往和高仙芝的關系很不錯,當年高仙芝出征小勃律,邊令誠就是隨軍監軍,高仙芝未經請示向朝廷報捷,被上司穿小鞋,是邊令誠上疏作證,替高仙芝澄清事實。
就是這封奏疏,使得高仙芝的人生際遇發生了巨變,讓他得以接任安西節度使。
怎么看,邊令誠都是高仙芝的恩人,所以李隆基覺得這倆人在潼關一定會精誠合作。
可是,當高、邊多年不在一起共事之后,彼此的身份和脾性都大變樣了,這次潼關前線對敵,雙方竟然起了不少的摩擦。
高仙芝認為邊令誠狗屁不懂,還指手畫腳,又貪得無厭;
邊令誠認為高仙芝忘恩負義,狗眼看人低,發誓一定要給高仙芝一點顏色看看,這才有了殿前告狀的事兒。
邊令誠沒到長安之前,李隆基就想處理封常清,邊令誠一來,高仙芝也上了李隆基的必殺名單。
06
十二月十八日,邊令誠回到潼關。
封常清跪著聽完詔書,微微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這一天終究還是來了。
在這之前,他已經寫了多道自辯疏和敵情通報,可都如石沉大海,沒有半點聲響。
不處理,不是不會處理,而是要算總賬。
或許是預感到自己大限將至,封常清早就準備好了遺書,這會兒掏出來,交給邊令誠:“請代我轉交給皇上。”
封常清《謝死表聞》:
“臣自城陷已來,前后三度遣使奉表,具述赤心,竟不蒙引對。臣之此來,非求茍活,實欲陳社稷之計,破虎狼之謀。冀拜首闕庭,吐心陛下,論逆胡之兵勢,陳討捍之別謀。酬萬死之恩,以報一生之寵。豈料長安日遠,謁見無由;函谷關遙,陳情不暇......”
邊令誠哼哼哈哈,不置可否,只是一個勁兒催促劊子手行刑......
07
下一個就輪到高仙芝了。
邊令誠知道他勇猛好戰,為人又桀驁不馴,生怕出亂子,于是特意點了100個陌刀手跟在自己周圍,“以防不測”。
將高仙芝連哄帶騙的忽悠到刑場,邊令誠陰惻惻的笑著:“皇上對大夫也有旨意。”隨后便宣讀了那封要命的詔書。
當看到封常清尸首的那一刻,高仙芝已然知道了自己的結局。
他并不是一個貪生怕死的人,但也絕不甘心背著倒賣軍糧的污名,死得窩窩囊囊:“我遇敵而退,原本死不足惜!可你要誣陷我克扣軍糧,我死也不服!”
邊令誠不接話茬兒:今天你就是再有理由也難逃一死,咱家又何必做口舌之爭。
高仙芝又轉過身去,看著圍滿刑場的士兵:“將士們,我本想與你們一同殺敵,卻不料被賊子誣陷!現在我問你們,如果我真的盜賣過軍糧,你們就說是,如果我沒有,你們就說枉。我到底有沒有干過這等烏糟事?”
“枉!枉!枉!”現場吼聲震天,經久不息。
聽到了令人欣慰的答案,高仙芝臉上浮現出一絲笑意,盯著封常清的尸首:“封二(封常清排行老二),你從微不足道到成就功名,就一直跟著我,我先是提拔你當判官,后來你又接替我做節度使,今天咱倆又即將死在一起,或許,這就是命吧!”
高仙芝的這些真情流露,讓身側的邊令誠越聽越慌:萬一被他鼓動士兵引發嘩變,自己小命難保!
他急忙喚過劊子手,將高仙芝即刻砍倒。
明明遍地烽火,十萬火急,卻還是擅殺大將,自毀長城,最后把事情搞倒不可收拾,只能說:該!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其實,當安祿山將虛幻的天寶盛世踹倒的那一刻,李隆基就必定會找人來接鍋,不是高仙芝和封常清,也會是別人無辜枉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