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知識產權的爭端成為企業之間博弈的重要戰場。
10月21日,聯想在英國高等法院對中興通訊提起知識產權訴訟,這一舉動不僅在國內引起了軒然大波,更在國際上產生了極為巨大的影響。
10月30日凌晨,中興通訊官方回應稱,一貫尊重任何企業在法律框架內的合法舉措,但對聯想此番行為感到十分遺憾。
中興通訊表示,其與聯想已就專利許可問題展開了長達數年的協商,中興通訊始終秉持著最大的善意,追求自身研發創新中的合理回報,希望雙方通過高效合理的方式解決雙方的爭議。“基于對聯想作為中國公司的信任,中興通訊一直對采取協商以外的合法維權措施保持審慎、克制的態度。此番聯想遠赴英國進行訴訟,我們難以理解但表示尊重。聯想的此次訴訟不會改變中興通訊維護合法權益的決心。”
聯想的高管團隊雖然以美國團隊為主,但也是中國的公司,兩家中國公司之間的標準必要專利爭議,應首先在中國解決,為何會選擇在英國起訴?并且,雙方的主要市場也在中國并非英國,所以聯想此次行為的背后真相不免讓人各種猜測,而這行為又將給以中興通訊為代表的中國科技創新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聯想起訴中興的背后博弈
作為全球領先的綜合信息與通信技術解決方案提供商,中興通訊在通信標準領域研發投入巨大。
慢放根據財報統計,近五年,中興通訊的研發費用占營收比例從2019年的13.8%持續提升到2024年Q3的20.7%。其專利儲備實力遠超聯想,尤其是在標準必要專利領域。
根據中國信通院最新發布的《全球5G標準必要專利及標準提案研究報告(2024年)》顯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5G全球有效專利族中,中興占比為6.97%排名第五,聯想并未出現在前10的名單中。
據了解,在收購Moto(摩托羅拉)之前,聯想在專利領域一直處于相對不利的位置。盡管聯想在PC業務上取得了顯著成就,但在智能手機和移動通信領域,其專利積累相對薄弱。而聯想通過收購Moto,間接獲得了一些專利資源。收購完成后,聯想獲得了Moto的2000多項專利,雖然在通信領域不算很多,但對于聯想來說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資產。
即使這樣,從聯想與中興通訊在蜂窩領域的標準必要專利儲備對比來看,無論4G還是5G技術,聯想的專利儲備均與中興通訊存在較大差距。
面對中興通訊如此龐大的專利資產,聯想-Moto作為全球第八大手機廠商,在權衡了全球市場語境與自身利益后,其很有可能會選擇通過起訴手段來應對中興通訊的專利許可主張。
因此慢放推測,聯想起訴中興通訊背后的原因有二。
一方面,聯想起訴指控中興通訊專利侵權的這一舉動,可能是對中興通訊先前發起的專利許可要約或潛在訴訟的直接回應。
聯想-Moto在全球市場上的表現持續穩健,其市場份額目前穩定在大約5%的水平。尤其在北美地區,Moto已成功占據了市場第三的位置,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然而,隨著業務的不斷拓展和市場份額的提升,聯想-Moto近年來也不得不面對來自多個專利權人的收費主張。
聯想可能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應對中興通訊許可邀約。縱觀英國法院類似案例,此舉可能會利用禁令脅迫被訴一方只能由英國法院來裁決雙方的全球專利許可條件。因此選擇在英國高等法院提起訴訟,以期獲得更有利的全球許可費率裁決。
有意思的是,慢放基于公開信息發現,中興通訊已與國內外多家大廠達成許可協議,這也進一步印證了中興通訊知識產權方面的實力,其專利價值得到了業界的高度認可;而聯想方面,根據公開信息檢索結果,目前只有向海外企業繳納許可費的記錄,從未向中國任何一家權利人繳納過許可費。
另一方面,聯想通過起訴等手段拖延達成許可是其慣有表現。
例如聯想與Interdigital的談判長達16年,雙方于2008年開始談判,直到2023年才達成部分許可,尚有部分專利仍在訴訟中。而在與Interdigital的訴訟中,英國法院最終確定的許可費率更接近聯想的報價,這使得聯想更傾向于讓英國法院來裁決其應支付的全球許可費率。
另外,聯想與愛立信的談判長達17年,雙方于2008年開始談判,至今仍未達成許可。2023年聯想再一次在英國起訴愛立信,要求英國法院確認愛立信侵權并下發禁令,除非愛立信同意根據英國法院裁決的 FRAND 條款達成許可。
聯想這種長達十幾年的拖延行為,不僅損害了雙方的利益,更讓人們對聯想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誠意產生了懷疑。
二在英國起訴:聯想的無奈之舉還是策略之選?
聯想選擇在英國發起訴訟,這一行為本身就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
從市場角度來看,英國并非聯想和中興通訊的主要市場。
從聯想2024年8月公布的財務數據來看,歐洲、中東、非洲三個市場相加的總和僅占其營收總額的25%,而中國市場的占比就達到22%。而在蜂窩領域,2023年聯想手機在英國的出貨量僅占其總出貨量的1.52%。可見聯想的主要市場仍在國內而非英國。
同樣,中國市場在中興通訊的營收比重中占比68.91%,而歐美和大洋洲相加總和僅占14.23%,英國非中興的主要市場,近幾年的營收占比極小。
因此,將雙方之間的專利糾紛訴諸于英國法院,顯然缺乏市場邏輯的支撐。
從對中國司法的信任角度來看,聯想作為中國企業,應當首先信任并尊重中國的司法制度,而不是選擇將糾紛訴諸于海外法院。這一行為體現了聯想對中國司法制度的不信任,更是破壞了中國通信行業的整體形象。
隨著事件的發酵,“中國企業不信任國內監管機關”的刻板印象,將會給我國通信行業的國際化合作帶來極大的負面影響。這不僅會損害中國通信企業的利益,更會影響中國在全球通信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與此同時,英國法院在裁決時無法像中國裁判機關一般周全考慮中國通信市場的現實情況,這一個案如果成為慣例,中國市場在標準必要專利救濟方面的現實因素將會被越來越多的權利人忽視,屆時將會涌現出更多針對通信主體卻罔顧中國市場現實情況的海外訴訟,給我們的通信行業發展造成損失。
那么,聯想到底為何在英國起訴中興通訊?筆者推測,前者可能基于以下幾點考慮:
首先是歷史判例的影響,鑒于聯想近年來頻繁在英國、美國、德國等多個司法管轄區與IDCC、愛立信等蜂窩技術標準必要專利(SEP)持有人發生法律沖突,聯想將英國法院作為其SEP專利糾紛的重心。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聯想在英國與InterDigital及愛立信的訴訟交鋒中取得了顯著成效,英國法院所裁定的許可費率與聯想的報價更為接近。以聯想與InterDigital之間的訴訟為例,從2023年的一審判決及后續2024年的二審判決所披露的信息來看,聯想所需支付的全球專利許可費用總額,更接近其提出的8000萬美元報價,而非InterDigital所主張的3.37億美元高額費用。
其次是FRAND原則,聯想在訴訟中提到了FRAND原則,希望通過法律手段實現交叉許可,以確保雙方在市場上的互利共贏。英國法院在處理此類案件時,可能會更加關注FRAND原則的應用,從而有利于聯想的訴求。
再是全球影響力,英國作為全球重要的法律體系之一,其裁決結果可能對全球通信行業的專利許可格局產生影響。聯想選擇在英國起訴中興通訊,為英國法律體系搭建了提升的全球影響力的平臺,順帶推動雙方在專利許可問題上的談判和解決。
最后是市場布局,雖然聯想的主要市場并非英國,但其在北美市場表現強勁。選擇在英國起訴中興通訊,可能是聯想在權衡了全球市場布局和自身利益后做出的決策。通過這一訴訟,聯想可能希望在中興通訊的主要市場之一——歐洲市場,對其施加一定的壓力,以迫使中興通訊在專利許可問題上做出讓步。
總結
作為中國企業,聯想應當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為,重新審視自己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態度和戰略。同時,我們也應當加強在知識產權保護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共同推動中國在全球知識產權治理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確保中國在全球通信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不受損害,為中國的通信行業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國際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